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宝山镇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抓牢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历史机遇,聚焦强镇、兴村、富民关键目标,推进乡村发展、建设、治理重点任务,努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宝山素材。
着力农业增效益,蹚出产业强镇“新路子”
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确保乡村振兴动能充沛、动力强劲。
加速现代化进程。立足资源禀赋,重点谋划以蓝莓、苹果等万亩果品产业集群为主,新型工业、特色养殖、中药种植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加强“以链招商”“以商招商”,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瓦韩路贯通、四好公路改造,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创新打造集蓝莓栽培、渔业养殖、中药种植于一体的立体化智慧农业设施项目,实现全天候、全空间产能聚合。引导国企、专家参与培育2000亩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个、500亩以上精品园区11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86家,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精准整合投放各领域政策资金1.9亿元,全方位推动农业降本提质增效。
树牢工业化思维。加力推进果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成蓝莓、苹果育苗基地,吸引40余名专家人才,迭代升级40余个果品新品种。推广水肥一体化等10余项园区智慧农业技术,引进智能化果品分选线,配套建设高标准气调库,以好品质打开高端市场。启用蓝莓大数据交易平台,推进年产2万吨果汁的果品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催生蓝莓黄金素、蓝莓酵素等10余种高端特色衍生品,搭载“电商快车”走进千家万户。保护和发展宝山蓝莓、宝山苹果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4家企业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3家企业通过国内国际有机食品双认证、10余家企业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以品牌农业引领高质量发展,特色果品总产值突破13亿元。
推进贯通式发展。融合农文旅,贯通产销研。叫响“宝山寻宝”乡村旅游品牌,常态化举办蓝莓节、苹果季等节庆营销活动,亮相果品IP形象代言人,开发“枝间蓝莓”等创意农产品,推出“探春”“揽夏”“觅秋”“享冬”四季乡村旅游套餐,带动特色果品“出圈出彩”。盘活“沉睡资源”、摸清“文化脉络”,“寻宝山居”民宿、白家屯国画村等一批文旅项目辐射带热“乡村游、近郊游”。引导40余家生态园区、10余个特色旅游项目,加入“旅游市场联合体”、入驻文旅手绘地图,打造绿色田园游、花果飘香游、农耕研学游等8条精品旅游线路,“果品产销+观光采摘+民俗体验”的乡村旅游格局初步构建,每年接纳近8万名游客游览采摘,旅游业年收入达2000余万元。
着力农民增收入,为增收富民“出点子”
主动转变路数打法,优化配置要素资源,建立联农惠农富农机制,千方百计为增收富民“出点子”“想法子”“找路子”,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构建联农带农机制。按照“依法依规、因地制宜、绿色集约”的发展思路,以联农带农机制为纽带,把村集体、企业、农户有效链接起来,让更多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共享增值收益。聚焦破解种植户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创新成立镇、新村、自然村三级党组织领导共建的蓝莓产业联合体,由镇党委领衔主导、新村党委联系龙头企业、龙头企业通过自然村党支部带领辖区种植户进行规范化生产,集全镇之力推动蓝莓产业抱团发展。选派优秀机关干部担任产业发展联络员,构建三级党组织牵头协调、26家龙头企业包村指导、种植户共同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宝山蓝莓价格从2022年平均每斤15元、增长到现在平均每斤50元—150元,特色产业带动全镇居民存款额同比增加1.2亿元。
整合惠农助农力量。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常态化举办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736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余人。建立防返贫“三色预警”定期监测、即时帮扶机制,将全镇摸排的1290名剩余劳动力推荐至各园区和农场,助推每年人均就业收入2万元。挖潜“互联网+”电商营销红利。人大代表票决制,决策实施民生实事37件,实现了“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聚焦“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办好15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驿站),实现服务全镇老年人全覆盖。实施镇中心幼儿园与村办园一体化办学,共享教学资源,提升学前教育水平。
拓宽富农强农渠道。逐村开展“清产核资”,集中清查“未收回未登记的公共资源、不合理不规范的承包合同、未缴纳少缴纳的租金欠款”三大领域。分类推广十种“富民强村工作法”(土地托管、资源整合、资产承租、资金入股、村村联合、村企协作、庭院经济、三产融合、劳务服务、兜底扶持),增强集体经济组织“造血功能”。创新实施联营共富合伙分红制度,设立多个联营共富小组,由农民自愿选择以资金、场地、技术、运营、宣传等各种方式入股,为游客提供乡宿、乡厨、乡游、乡学、乡创等服务,上线运行共富分红数字化平台,并按预先设定比例进行实时分红,实现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共同致富。
着力农村增活力,过上实干兴村“好日子”
强化抱团融合理念,坚持内外兼修,通过抓党建汇聚各方力量、聚集各类资源,让农村从“面子”美到“里子”,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赋能党建引领力。坚定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完成省级党建综合阵地试点建设,实施“村级组织规范运行提升工程2.0版”,覆盖式开展村级班子运行“大调研”、任期业绩“大评估”,通过选优配强、擂台比武、教育管理、激励保障等措施,打造专业化村庄“领头雁”。出台“正向激励+负面清单”机制,深化“双向选岗”,用好“一竞双选一待岗”,动员镇村干部激情投身乡村振兴,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融合“组织力+市场力”,擦亮“果先锋”党建服务品牌,构筑强村共富公司发展平台,成立人才产业合作发展联盟,广纳“红色合伙人”,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铁军”。
提升小镇承载力。系统梳理低效利用土地资源,拓展用地空间5万余平米,做好项目承接储备。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方连片建成10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发起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创新打造120余处“共享场院”,集中堆放柴草堆3500余个,清退的场院用于建设“一米花园”,陈积多年的三大堆和养殖粪污得到有效清理,同步建立人居环境量化积分考核制度,全镇群众自觉共建共享美丽家园,擦亮了乡村振兴底色。大力开展城镇“微更新”与基建“大提升”,道路整治、绿化提升、污水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如期完工,群众幸福生活指数节节攀升。
厚植城乡融合力。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建立驻地管网“一张图”,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环卫、绿化、农村改厕、河道、农村道路等板块进行统一管理,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完善“一体化”群众投诉处置化解机制,实施“新村吹哨、部门报到”行动,常态化开展民生倾听主题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深化德育乡村治理模式,建立德育积分与耕地保护、环境卫生整治等重点工作耦合机制,覆盖式打造9处大型综合“德育乡村”服务站,服务群众近3万人,化解矛盾纠纷700余起,群众满意率96%,带动近2000万元农产品进城,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营造村风好、民风善、家风和的文明乡风。
作者:逄建辉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宝山镇党委书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