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会议活动 详情

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发布《中国乡村研究报告2024》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李丽颖
  • 2024-12-24 23:07:12

12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以“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与城乡融合”为主题,聚焦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探讨中国乡村发展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政策举措和实现路径。

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发布了《中国乡村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中国式乡村学说的初步探索入手,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方针、导向、抓手和目标,剖析了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迭代升级的政策取向、任务清单和研究重点。

报告指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理论内涵丰富、快速升级,具有鲜明的阶段特征,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城乡收入差距、农村贫富差距、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农业科技差距、城乡“数字鸿沟”这六大差距,以提升产业兴旺度、设施完备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和公共服务便利度为城乡融合的关键抓手,清除“浪费论”“规模论”和“政绩论”等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障碍,最终实现城乡的共同繁荣。

报告还指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在政策取向上,要坚持制度规划的五个一致性,即政策工具与工具箱的一致性、公平与效率的一致性、市场与政府的一致性、传统与现代的一致性。在公共政策的设计上,要坚持四个标准,即目标精准性、总体协同性、执行便利性、预期稳定性。梳理问题清单、部门责任清单、受益对象清单、各级书记决策事项清单这“四个清单”,实现提升农业政策的精准支持和保护。从构建调动种粮务农积极性的制度体系,夯实多予少取的农民增收保障制度,制度上保障小农户同步进入现代化,制度上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构建优中之优的农业科技政策体系这五个方面加强研究,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报告突出五个热点及创新点,一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三农”阐释更系统,二是调动种粮积极性政策研究新进展,三是积极推进“三个提升”的研究阐释,四是观察农民收入与支出发现新动向,五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改革研究的新视角。报告具备鲜明的学术和教学双重属性,在学术属性方面,坚持建立中国式乡村学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从实践到理论,再以理论指导实践;在教学属性方面,以乡村振兴学院为平台,将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原著引入课堂,出版了首部乡村振兴教材,将乡村学课程辐射到农业大学,坚持推进乡村学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旨在将青年学生培养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

报告分为十一章,涵盖基础理论、十项专题研究和九大热点主题3个板块。第一章为乡村学基础,阐述中国乡村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大理论问题,包括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研究和农业强国战略研究理论,构筑中国式乡村学说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至第十一章分别为粮食安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生活富裕、乡村规划、乡村科技、基本制度和德国乡村十大专题研究。

会上,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陈晓华宣布乡村学分会成立的决定,该分会的建立将有助于汇聚更多专业力量,深入乡村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提供更加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乡村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化,推动我国乡村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梅旭荣宣布“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学术研讨会”推荐论文名单。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表示,研讨会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将推动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发展,更好服务支撑乡村振兴战略。

国家相关部委,以及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部门代表,会议同时进行网络直播。研讨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主办。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