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唐山新军屯,求新奋强此地姜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孙维福
  • 2024-12-25 10:09:44

全年四季,在日均客流量2万多的文旅餐饮综合体“唐山宴”食材长廊最前排,一簇簇生姜码放模拟的金色群山前,进出游客无不在此抢位留照,因为那造型创意特别吸睛抢镜。

冬日晴空下,距此20公里外的冀东生姜交易市场车来人往一派繁忙,40条生姜自动清洗线马力全开,沾泥带土的生姜在高压水洗台上经过几次上下“扫描”,脱胎换骨般呈现出亮眼的金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唐山宴展台上摆的那些生姜,全都出自我们镇。”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镇党委政府办公地,镇党委书记刘长春拿起会客室里摆放的一簇10来斤重的生姜,自豪地告诉记者。

全镇每年种植生姜4万多亩,辐射带动周边种植2万多亩,从1984年开始生姜种植,历经40多年一边见效果、一边扩规模,其间虽然遇到过各种困难,却始终没有放弃,实现了生姜种植成功北移。如今,新军屯镇连带周边已然成为冀东乃至华北最大的生姜种植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农技、农资、储运、加工、市场地位,稳稳托起一方特色富民产业。

“现在批发价在三块八九一斤,市场年均交易量10万吨,都是清洗、装箱、发运随来随走,除了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海外市场”,冀东生姜交易市场负责人李春索说时下正是新姜上市旺季,采购商都是长期驻场采购,“不光种姜、贩姜的发财,就连受雇洗姜的零工,一天都有一百大几十的收入”。

有个形容不亏本的说法叫“姜够本儿”,说的是即使一点种植产量没有,作为下种用的姜种最后也能原样收回来,照样能当生姜卖出去。刘长春说新军屯镇的生姜今年亩产达到12000到14000斤,按照当前市场批发价计算,扣掉2万元的种植成本,亩均纯利能超过3万元,“够大本儿了”。

穿行新军屯镇村边地头,看见最多的是写有收购、销售生姜字样的招牌;走在镇内大街上,两边也多是经营生姜农资、提供技术服务的商家门店。从8年前从事生姜种植,孟凡强和他的“姜王联盟”农资零售服务门店,就选择落脚在大街商圈,一年一年地扩大着自己的业务范围。如今他不仅有自己的生姜种植基地、库房、门店,还联络服务着4000名姜农,为联盟成员提供全程种植技术、农资供应、市场信息等多方面的服务。

孟凡强说他种姜,特别注重专心钻研、广泛借鉴,尤其敢于采用新方法、新模式。近年来,他结合自身实践和外出观摩,大胆改进当地长期惯用的种姜模式,先后推出姜棚外加盖遮阳网、改用光感渐变膜、把小棚变成大棚、应用无土基质栽培等种姜新法,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还能显著改善姜农的劳动强度,不用再像以往屈蹲在低矮狭小的姜棚里,连个身子都站不起来。“现在我们的新式姜棚跨度6.5米、高2米,可以同时播种8沟生姜,种植户可以在里面轻松行走。”

高产出、高收益加上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让新军屯镇的姜农队伍新面孔不断涌现,呈现喜人的年轻化。“不光有九零后加入,零零后也不稀罕,我们这个联盟群体里,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不少‘姜二代’成了经验丰富的‘姜把式’。”说起自己的种姜朋友圈,孟凡强很是兴奋。

刘长春说为了让新军屯生姜产业更加强壮,近些年上级、镇里都是全力支持,不仅加大水电路讯等硬件基础投入,还在组织公益免费培训、农资质量监管、金融服务保障等方面,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为生姜产供销大开绿灯。“我们镇除了依托各村庄、种姜大户牵头的专业合作社,还有近70家生姜农资店,可以随时为姜农提供套餐式、保姆式服务。”

小气候攒人气,大气候增底气。新军屯的生姜产业,在市场引导、技术求新、姜农用心、政府给力的多重呵护下,从当初的农户房前院角零星种植,到如今产销加工全产业链塑形,正向新的层级稳步迈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维福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