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曾家镇,天穹旷辽、远山朗净、白墙黛瓦、飞檐高挑,古色古香的建筑,背靠着碧玉般的向阳茶山,静静矗立在洪石河畔,这里便是曾家镇搬迁社区和美家园。
和美家园社区航拍。
据悉,曾家镇向阳村和美家园社区是工程拆迁搬迁安置社区,于2018年开始建设,现有住房73栋,目前居住73户269人。为尽快解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曾家镇探索建设“N小工程”,从小菜园、小广场、小绿化、小配套、小讲堂、小库房等小工程入手,保障搬迁群众融入新社区、乐享新生活。
爱心小菜园 播种新希望
“郭支书,我们每天买菜做饭,生活成本太大了,能不能想想办法,给我们每家每户分一点地种菜吃。”“是啊,是啊,社区环境好,但是生活成本太高了,以前住的地方四周随便撒一把菜籽,一年都不用买菜吃。”社区群众纷纷向和美家园社区所在村的村“两委”反映,搬入社区后没有菜地吃菜难、生活难,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了解诉求后,迅速商议解决方法,积极谋划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为社区群众累计发放小菜篮200个,初步解决了群众需求。
社区居民的安心菜园。
“小菜篮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唯有真正的土地才能从根源上解决群众种菜难的问题。”在多次深入群众调研之后,曾家镇党委书记郑杰由衷地感叹道。为了深入推进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解决搬迁群众种菜难问题,该村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县政府办帮扶资金3万元、项目资金2万元,在向阳村一组的闲置土地上新建4亩73块菜园,通过群众自主申报、签订房前屋后“扫干净摆整齐”承诺书、集中抽签的形式,让每户居民公平公正地分到菜地,让闲置土地变菜园,使搬迁群众有地种、有菜摘。
安心小菜园航拍。
小小菜园,暖人心田。无论是割除杂草、翻松土地的劳作场景,还是长势喜人、油光闪亮的丰收景象,方圆小菜地里处处焕发生机,向阳村将曾经“闲置”土地资源变为如今“活力”资源,让搬迁群众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在自家的“小菜园”里播下了“幸福种子”。
文化小广场 点亮新生活
着眼位于和美家园社区的“家风文化广场”,矗立在广场周围的一块块家风家训展示牌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曾家镇在和美家园社区为群众打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并搭建了小舞台、增设了小凉亭、购买了音响设备,方便群众跳广场舞、纳凉聊天,丰富村民晚间生活。
群众在社区广场组织小活动。
“以前村里没有文化活动场,想跳舞还得骑车去镇政府,现在好了,我们社区也有了文化广场,想参加文化活动再也不用跑那么远了,我们小区也能拉个队伍每天就近跳舞了。”村民张琴说道。
和美家园社区广场航拍。
据悉,向阳村于2024年积极筹措移民搬迁基础设施提升专项资金60万元在和美家园社区建设家风文化广场。“今年,我们依托文共体建设在和美家园社区建设了一处小广场、打造了一个小书房、搭建了一个小舞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都修建完善了,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争取省戒毒管理局、县政府办帮扶部门资金、项目支持,继续完善体育健身设施、便民服务设施、数字智慧社区等相关基础设施,让搬迁群众的衣食住行得到全面保障。”向阳村党支部书记郭进说道。
流动小红旗 引领新风尚
走进和美家园社区胡晓家里,这里也是镇党委、政府在向阳村打造的第一家农家民居体验馆,一面三角形的小旗挂在大门口的墙上,金色的流苏偶尔随风整齐地摆动着,为干净整洁的房屋增添了别致的景色,在灯光的映照下,拉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曾家镇持续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一个缩影。
为社区居民颁发流动红旗。
“我觉得周龙学房前屋后、楼上楼下最干净,我推荐他。”“我推荐肖大波为‘人居环境示范户’,他们家门外没有乱堆乱放、屋里还干净整洁。”由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村民代表们成立的评比工作组,正聚集在一起检查社区居民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围绕新一轮的人居环境示范户评选展开了热烈讨论。
和美家园社区人居环境示范户。
环境整治三分靠建、七分靠管。为推进人居环境常态化整治、长效化管理,曾家镇创新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评比制度,率先在向阳村和美家园社区进行试点,定期以“村评”“户选”的形式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示范评比,通过发放卫生流动小红旗及爱心超市积分奖励,激发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今年以来,在社区开展四次评比表彰,共评选30户人居环境示范户。和美家园社区率先示范、见行见效、落地落实该制度,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质增效,通过“小红旗”引领“新风尚”“小积分”激活“新动能”搬迁群众自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空前高涨。
组织召开群众院坝会。
下一步,曾家镇将扎实推动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落地落实,通过加大就业扶持力度、推进产业发展、完善安置点管理服务体系等方式,确保搬迁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作者:刘亚莉 李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