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扶志扶智是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的关键。近年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围绕产业发展和志智双扶两项重点工作,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加、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思路,采取“政府奖补、部门引导、农户自愿”的方式,积极推进“家家养牛羊、户户促增收”行动,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断促进群众增收。
产业奖补 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今年以来,畜牧业市场面临主要畜产品行情低迷和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的双重挑战。为有效分摊农牧户养殖风险,乌兰察布市积极开展牛羊产业奖补工作,留住生产基础资料,促进产业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四子王旗库伦图镇马安桥村肉羊集中养殖小区,眼前是一番热闹场景。一排排干净整洁的羊圈,一只只活蹦乱跳的杜蒙羊羔,描绘出一幅幸福的乡村振兴画卷。“去年11月,我买回60只杜蒙羊,下了40多只羊羔,还有20多只待产母羊。杜蒙羊这个品种挺好的,两年能下3茬羊羔,1茬羊羔能挣2万多,3茬能挣6至7万。”今年60岁的库伦图镇大新地村村民刘旺边喂羊边高兴地说道。
库伦图镇镇长云建新告诉记者:“目前库伦图镇新建养殖场4处,分为两种养殖模式。第一种是分户经营,由有劳力的农户分户养殖;第二种是集中养殖,由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农户入股分红,帮助一批无劳力和弱劳力群众增收致富。”今年,四子王旗针对牛羊市场行情较低的情况,研究出台了“家家养牛羊、户户促增收”实施方案,对2024年新购置杜蒙羊的一般户给予每只100元的奖励,对不稳定脱贫户和未消除风险的监测户给予每只300元的奖励。这些产业奖补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养殖户们的发展信心,让他们能养、敢养、放心养。
为养而种 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以粮改饲为抓手,着力推动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形成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为农牧民降低养殖成本、推动草食畜牧业提档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化德县长顺镇新富村养殖户李刚说:“我养了100多只羊,今年种了50亩青贮玉米,收储了130多吨,一吨补50元,一年补贴6000多元,既减少了成本,又增加了收入。”
乌兰察布市农牧局副局长张跃介绍:“2024年全市种植玉米、燕麦、苜蓿、羊草、柠条等优质饲草178万亩,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发放粮改饲青贮补贴290万元,收储5.8万吨,每吨补贴50元。”
屠宰加工 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屠宰加工、精细分割,是畜牧业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近年来,乌兰察布针对畜牧业发展短板,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积极发展屠宰加工产业,助力农户增收。
四子王旗民族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清真肉类食品加工为主营业务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进公司收购厂,只见一派繁忙景象,检疫、过秤、标记、算账等流程井然有序。前来卖羊的养殖户张永平高兴地说:“以前‘二道贩子’来收购,价格压得很低,但是羊到了斤数又不得不卖。现在好了,家门口有了屠宰场,想啥时候卖就啥时候卖,一只羊能多卖200多块钱。我们村30户村民有25户靠养羊为生,能让牧民轻松卖羊赚钱就是解决了我们村的头等大事。”
“通过公司的精细化分割、品牌包装,四子王旗的羊肉也越来越值钱了。今年我们还新上了全国第一条智能化羊杂生产线,力求将每只羊的附加值发挥到最大。”公司负责人张晶讲道。
今后,乌兰察布市将继续立足地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饲草料种植收储、牛羊出栏屠宰、种公羊良种、规模养殖场户舍饲提升、精深加工、冷链运输、金融支持等到户、到企优惠政策,持续推进各旗县市区深入开展“家家养牛羊、户户促增收”行动,不断完善“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奖补政策体系,扎实推进志智双扶,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促进产业发展,让广大群众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有“底气”、干得更有“冲劲”,进一步有效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作者:刘超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