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陈美娟正在为海外爱好者讲解漆器制作过程。 受访者供图
“真的要感谢李子柒,她的视频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我们古老的漆器。”说起不久前火起来的“大漆”,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陈美娟满心欢喜。
近日,李子柒以“传统文化创作者”的身份回归新媒体平台,带来了新作《雕漆隐花,雕出紫气东来》。视频中,漆器表面光泽而细腻,色彩丰富又和谐,光线在漆器表面轻轻跳跃,交织出一场流光溢彩的视觉盛宴。
几乎一夕之间,凝聚着无数匠人巧思与心血的漆器成为公众焦点,从默默无人识到一朝为人熟知,漆器艺术再次闪耀光芒。华美独特的山西平遥推光漆器也因此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漆艺之难:百里千刀一斤漆
在长达14分钟的视频中,李子柒记录了自己从立夏到大寒,耗时六个月,自制大漆,将旧衣柜翻新为漆器的全过程,也将漆器制作工艺的精彩和不易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漆器制作的高难度,首先体现为原材料的获取。我国古代匠人们曾总结出“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表明只有经过了数百里的长途跋涉、无数次的挥刀凿砍,才可能获得几两到一斤不等的漆液。
“我第一次接触大漆的时候,身体也有过敏反应,头肿得像南瓜一样大。”说到漆艺制作之难,“李子柒对非遗大漆过敏”话题让陈美娟感同身受。大漆过敏对于制作漆器的手艺人,尤其是初学者来说,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甚至有的人会在接触大漆之后出现呼吸不畅或突发性疱疹等症状,也正是因此,能够坚持制作漆器的人并不多。
这种会“咬人”的大漆究竟是什么?又有什么魅力能够让众多漆器手艺人们坚守对漆器技艺的传承?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野生漆树资源极其丰富,新石器时代就有人使用漆树汁液涂抹器具,以图光亮、好看、耐用。”陈美娟说。在我国,大漆又称生漆或国漆,是一种由人工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漆树液,经过加工制成的涂料,由于防腐性强、获取难度大,它曾经被古人运用在“顶级奢侈品”的制作上。陈美娟告诉记者,传统的平遥推光漆器制作使用的正是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大漆,“滴漆入土,千年不腐”也是这项技艺的精髓所在。
据了解,平遥推光漆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远在唐代开元年间已遐迩闻名。2006年,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发展。“大漆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更要坚持把它传承、保护下去。”陈美娟说。
漆艺之绝:独一无二的“推光”
漆器,是材质之美与技艺之美的结合。华贵、光亮是平遥推光漆器的显著特征,与它的制作技艺有分不开的关系。
“漆器的制作很花时间、费功夫。”陈美娟拿起一只精致小巧的手镯向记者展示,“别看这一只手镯,没有三四个月做不出来。”平遥推光漆器的制作流程复杂,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打磨推光等步骤,其中用匠人的手掌反复推磨使漆面变得光亮的推光工序,正是其“独门绝技”。
“好多朋友好奇这些漆器是怎么做出来的,我说‘都是拿我这双老手磨出来的!’”陈美娟说,“推光打磨要先用120目砂纸开始,240目、360目、1000目……直到7000目逐级打磨,一遍遍地将漆面打磨平整。然后再抹上豆油,撒上砖灰面,用手顺着一个方向推磨,直到手掌发热,这样推出的漆面才会光亮如镜,有温润细腻的质感。”
回忆起与这项技艺结缘的经历,陈美娟至今都觉得“是天大的幸运”。1975年,高中毕业的陈美娟面临着工作的抉择,自幼喜欢画画的她毅然参加太原金漆镶嵌厂的考试进厂。工作后,她被分配到了当时前来带徒的平遥漆器厂创始人任茂林师傅手下,学习漆器制作技艺。陈美娟感叹:“这让我真正接触到了平遥推光漆器的精华,当时感觉太神奇了!”
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陈美娟从漆器厂转行,做过玩具设计师,当过纺织工艺品的设计师,还学习了国画,这些经历让她能够运用更加灵活的思维将其他领域的艺术与传统的推光漆器技艺融合创新。退休之后,陈美娟重新走进漆器这方天地,全身心融入研究和推广中。
漆艺之新:让年轻人从了解到喜爱
“古漆者,光泽华,似乌金而非寒,似明艳而持重,漆兮,器矣。”从木头中脱胎而出的漆器,温润而内敛,雅致而含蓄,这种质感独特的器物,随着设计和技艺的与时俱进,正在逐渐受到年轻一代的关注。
“我每次展出的时候都特别关注年轻游客的喜好,比如他们对那些柜子、盘子兴趣不大,但创新的小饰品、首饰盒却很受欢迎。”在陈美娟看来,漆器不是快节奏的快消品,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是经过沉淀的艺术。在这种传统的艺术中融入现代的元素,使其更贴近生活,贴近年轻人,年轻群体将成为巨大客群。
传统漆器技艺与时俱进的过程中,新时代“学院派”的无限可能也在被不断挖掘。“现在许多大学里都开设了漆器制作的专业,我们经常会去交流和学习。”她和记者分享自己在山西大学参加学习的经历,“我们实践经验多,但大学生创新思维更强。实际上我们是向人家学生学习新知识。不能永远基于最传统的手法,一定要和时代接轨。”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促进平遥推光漆器传承发展,在平遥古城东大街上还建起了一个集生产销售、传承体验、展览收藏、研发培训等于一体的推光漆器文化产业创意园,通过“互联网+”宣传推广,让越来越多的人有兴趣到这里接触和感受平遥推光漆器文化。“大家可以在这里参观、体验漆器工艺,我们的目标是让人们都喜欢上漆器,让它走得更远。”创意园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毛晓雅 见习记者 蒋若晴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