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秸秆变成“致富秆”

2025-01-20 15:42 来源:中国农网 编辑:葛羚羚

一朵朵平菇菌朵硕大、色泽艳丽,春节将至,辽宁省瓦房店市元台镇吴窑村平菇迎来热卖。吴窑村党总支书记郑云兄拿着菌棒向记者介绍,平菇之所以长得这么好,主要来源于菌棒的“功劳”。

吴窑村原是大连市低收入村,为找到适合的产业项目,2017年开始,新当选村党总支书记的郑云兄带领村两委”成员经过反复考察调研,最终把发展食用菌生产作为主攻方向。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后,村两委”决定以上级划拨的2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为基础,发展食用菌产业项目。

“大棚种植平菇投资少、技术简单、见效快,不像种植果树需要三四年才见效。对村民来说,他们需要快见效益,不然这一等的话他们心里就没底了。”郑云兄说。很快,村里成立了瓦房店圣和食用菌土地股份合作社。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吴窑村从2021年开始在原有做菌棒的基础上,利用村里随处可见的各类秸秆改进新配方,种出的蘑菇颜色黑、肉质厚、口感细腻,经过检测18种微量元素17种超出原有营养标准,这是国内外首例配方。试验成功的平菇半熟料栽培技术被遴选为2022年大连市农业主推技术,如今吴窑村建成食用菌菌棒培育及种植示范展示基地60亩。

这里的菌棒都是由玉米芯、豆秸、玉米秸秆粉碎后制作而成。秸秆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生物质资源,含有丰富的碳、氮、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能量,是制作菌棒的优质原料。

“吴窑村每年把老百姓不用的、废弃的秸秆利用起来,制作成菌棒。如此一来,秸秆培育出的蘑菇产量更高,不仅降低成本,还有效应对秸秆焚烧,优化环境卫生,村民们对此赞不绝口,小小的废弃秸秆已逐渐成为群众致富、优化环境的好帮手。”郑云兄说。

瓦房店市农作物秸秆主要以玉米、豆类、甘薯和马铃薯为主,每年的秸秆可收集量在28万吨左右。近三年来,瓦房店市不断完善秸秆收储体系,拓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五化利用模式,逐渐形成了低成本、高效益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截至目前,全市建立了秸秆收存点10个,建立秸秆展示基地8个。2023年秸秆利用率达到了96.43%,形成了秸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模式。在做好秸秆利用的同时,瓦房店市还将积极推广户用生物质燃料的农村取暖模式,来促进秸秆利用的长效发展。秸秆变废为宝的同时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进一步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稳中向好。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仁军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