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农”出发,向“振兴”而行,2024年,农发行湖北荆门市分行坚持农业政策性金融道路,牢记“支农为国、立行为民”使命,扎根荆楚大地,倾情服务“三农”发展。
截至2024年12月末,农发行荆门市分行贷款余额达400亿元,规模位列荆门市金融机构前列,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主体、骨干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
扛牢主责主业 全力服务粮食安全
近日,在钟祥市东桥镇恒寿粮油高标准粮仓建设项目现场,运输车、工程车穿梭其间,塔吊有条不紊地吊运着建筑材料,工人们紧锣密鼓地开展施工作业。“开工不久,农发行首笔投放的信贷资金就第一时间到位,为我们加足马力搞建设送来了‘定心丸’和‘及时雨’!”项目负责人兴奋地介绍道。
据悉,该项目为农发行荆门市分行投放的首个粮食仓储贷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收储粮油7.42万吨,惠及农户1.2万人。使钟祥市成为地区粮食集散地,形成粮食流通格局,解决粮库仓容、中转设施不足的矛盾,提高当地粮食储备能力和流通能力,确保“中国饭碗装中国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2024年,农发行荆门市分行坚决扛牢扛实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两条腿”走路,做到政策性收储与市场化收购并行。
为确保政策性收购市场与供应市场的稳定,2024年,农发行荆门市分行坚持信贷资金早计划、早预测、早安排、早落实,全力服务各级储备粮轮换入库收购。2024年以来,该行重点围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投放粮棉油收储收购贷款9.95亿元,积极支持中储粮荆门直属库、农谷等国有粮油企业以及国宝、京和等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有效保障了种粮农民利益和粮食市场稳定。
助力农业升级 书写乡村振兴篇章
隆冬时节,走进位于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柏坪村的湖北农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谷科技)的高油酸油菜育种基地内,土壤含水量、病虫害预警实时监控,农作物生产全过程管理、销售价格动态监控。这是农发行荆门市分行支持的数智农业及农产品供应链平台项目。项目负责人农谷科技副总经理王超介绍说,项目全部落地后,将惠及全市1320个行政村,仅以高油酸油菜种植一项就可亩均增收5%,而且全部农产品生产均可以溯源,保障了农产品安全,提升了农产品溢价能力。
这只是农发行荆门市分行助力荆门市农业产业升级转型的一个缩影。2024年,该行围绕服务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助力补齐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贷款1.35亿元,支持农业规模化、基地化生产经营和种源基地建设,高油酸油菜种子生产及基地项目、苗圃产业示范园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进一步助力推进耕地地力提升。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发放贷款9.19亿元,支持实施农田生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农地机耕道路等,全面改善乡镇规模化种植农地条件、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围绕荆门市流域综合治理,累计投放水利建设和农地贷款12.19亿元,积极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农村水生态环境保护及开发工程、乡村振兴示范等重点项目。
织密交通路网 畅通农业发展“血脉”
2025年1月7日,在S311沙洋县后港至十里铺段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压路机机声隆隆,工程车穿梭,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随着沿线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原有道路状况已不能有效满足需求,给沿线农户生产生活及物资流通带来诸多不便。获悉这一情况后,农发行荆门市分行信贷支持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沙洋县、当阳市、荆州市之间互联互通,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网路不仅仅是连接城乡的纽带,还是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2024年,农发行荆门市分行围绕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积极提供信贷支持。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投放农村路网及交通基础设施贷款20.27亿元,积极支持国省道改扩建工程、综合交通客运枢纽等项目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村路网道路,在农发行荆门市分行的金融助力下建成通车,实现县城联结的新跨越。
聚焦重点领域 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在位于钟祥市胡集镇“三生融合”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翻土填沟,有序对土地进行平整。虽是隆冬时节,现场却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项目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人居环境提升、农用地修复“三生融合发展”。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改善该镇金牛山水库周边近千户农户生产、居住环境。
2024年,农发行荆门市分行坚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支农履职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该行围绕守住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重点项目,累计投放中长期贷款16.6亿元,重点支持了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该行抢抓市政府实施强县工程部署,积极支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乡融合发展。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投放贷款19.62亿元,有力支持城乡融合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重点项目建设,在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增进民生福祉。
2025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农发行荆门市分行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认真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优势和职能作用,为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