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凝聚优势强县富民
——四川省通江县全力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忆宁
  • 作者:李传君
  • 2025-02-27 21:47:48

四川省通江县,山地面积占比高达95%,森林覆盖率高达65.75%,山林草场资源十分丰富,为肉牛养殖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该县拥有一个独特的优质地方牛资源——空山牛,2023年11月正式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去年3月正式成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

通江县制定了“重点发展空山牛、稳步推进西杂牛、适度引进安格斯、全面发展牛产业”的思路,全力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四川省、巴中市有关肉牛产业发展政策,通江县制定相关肉牛产业扶持措施,力争将其打造成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富民产业。

目前,全县肉牛存栏10.33万头,年出栏达4.95万头。全县从事肉牛的养殖户达10737户,存栏10头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325家,专业合作社165家,家庭农场51家。通过划定保护区、组建核心群、建立资源场等措施,强力打造空山牛种业芯片,壮大空山牛。

空山牛,适合家庭养殖的富民牛

已建立两个空山牛扩繁场的赵志刚说,空山牛在南方黄牛品种中具有很多优势,其个体较大、抗逆性抗病性强、适应性强、耐粗饲且繁殖力强、利用年限长、牛肉风味独特。其劣势就是比西门塔尔等杂交良种牛体型小,养殖周期稍长,但总体优势和潜力还是较突出。

通江县大部分山区冬季寒冷,山地坡度大,但空山牛具有对恶劣天气和地理环境很强的适应能力。“相比西门塔尔牛,空山牛在寒冷的冬季甚至不用采取保暖措施,不用喂精饲料依然能存活且保持生长,至少不会掉膘。”赵志刚说,这就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便利。

尽管空山牛育肥期大约需要1.5年,但其养殖成本比其他牛还是要低。若在养殖场育肥,平均每天约20元,每头成本约1万元,目前出栏活牛市场价可卖1.1万元,每头净利润约1000元;若在散养农户手里,每天成本顶多10元,每头牛净利润可达5000元以上。

空山牛作为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品牌价值还未充分挖掘。“活牛价格还是比西门塔尔每斤贵2—3元,牛肉价格比西门塔尔每斤贵5元以上。”赵志刚说,全县空山牛存栏数为1.25万头,绝大多数在农民散养户手中,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已发展到10余户。

空山牛性格温顺,千百年来传统养殖,通江农民对其特性已充分掌握,加之效益可观,因此很适合家庭小规模养殖。以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两个留守老人家庭为例,一家养3头,每头养殖成本约5000元,每头净赚5000元,3头就是1.5万元,平均年增收7500元。

赵志刚说,在他的空山牛示范养殖场里,正在探索一种标准化养殖模式,即统一技术、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分散养殖,一旦成功,将辐射带动整个肉牛养殖园区上万农户数万头养殖规模。“以这种‘傻瓜式’养牛带动周边上万农户致富。”

立足空山牛,打造肉牛产业种业芯片

空山牛已梳理出缎子黑、枣儿红、谷草黄三个品系,其共同特点是公牛肩背有健实的“驼峰”,目前发现的最大公牛重1350斤,一般公牛重1300斤左右,最小也在1200斤左右。阉割后的公牛育肥性能优,喂粗饲料日增重可达1.7公斤,喂精饲料日增重可达2.4斤。

为确保空山牛遗传资源不丢失,优质种质特性不改变,通江县划定以空山镇、两河口镇为核心的遗传资源保护区;在空山、两河口、铁溪、诺水河镇保护区完成空山牛核心群体组建,形成了完整成套的资料;采取异地保种方式,在火炬镇玉马村建成空山牛资源场。

在玉马村的空山牛资源场,记者看到了三个品系的空山牛。该场为通江县政府投资1200余万元,2022年建成,目前存栏200余头,其中能繁母牛140头、种公牛18头、后备牛40余头。这些牛是从全县农户家里优中选优收集上来,已培育出40余头优良品种牛。

在火炬镇渡水溪村,这里建有一家空山牛场,实为通江县空山牛第三扩繁场。该场目前存栏110余头,由一家民营企业跟老君观村、川云洞村合资建设,去年10月才建成投用。这些牛也是从全县各地空山牛中选出来的,已繁育出两头牛犊,最大的已有40余斤。

通江县正在加强空山牛的科研力量,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曹兵海教授团队对接并合作,并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畜牧科学院等科研团队交流合作,同时广招人才,整合本土专业人才,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进行科技攻关,打造空山牛种业芯片。

通过科技赋能,通江县立足空山牛努力提升肉牛产业利用价值。除了通过选种选配技术提高空山牛的优良性状外,还采用强度育肥技术,以在短期内获得空山牛较高体重。另外,还尝试通过空山牛与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等杂交试验,培育满足市场需要的新品种。

全力推进,构建肉牛产业全产业链

目前,通江县存栏的肉牛主要是西门特尔牛,种源主要来自东北和内蒙古。小牛犊经过长途运输存在很大的风险,落地牛犊往往不适应当地环境,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为解决这个问题,通江县在杨柏镇新桥河村建了一个川陕渝肉牛交易中心。

该中心通过招商引资,总投资500余万元建成,于去年8月初投入使用。负责人赵志刚介绍,到目前为止,中心已交易近6000头牛,40%为牛犊,60%为肉牛。“牛犊是经专业人士从东北和内蒙古采购,经过15天以上调理,再卖给养殖户,死亡包赔、疾病包治。”

通江本就位于川陕渝交汇之地,新桥河村离高速公路出口仅1公里,这就给南方诸省到通江采购牛犊提供了便利。“中心设有住宿,常有云南、贵州、湖南、浙江等地养殖户住下来选牛犊;本地及周边县区的肉牛也可通过这里集中,再卖到其他地方。”赵志刚说。

该中心还具有一大优势,巴中市将在通江县杨柏、平昌县德胜、巴州区清江等乡镇建立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杨柏位于核心区域。紧邻肉牛交易中心的年产2万吨饲草的秸秆收储中心也在筹备之中。届时,肉牛交易中心年交易量将突破2万头。

在火炬镇渡水溪村,已建成设计产能3万头的肉牛屠宰场,目前运营了3年,年屠宰量已达6000余头,预计今年屠宰量将达1万头。该屠宰场屠宰分割后的优质牛肉,直供巴中市13家、成都市5家牛肉鲜销店,以及通江县天仙洞牛肉食品加工厂等深加工企业。

已从事肉牛行业6年的赵志刚说,他自己的企业已形成了集保种扩繁、活牛交易、屠宰加工、牛肉鲜销及特色餐饮等一体的全产业链。“在县城,我有一个巴山肉牛专卖店,一家牛肉火锅店,我还将建一个牛肉干厂,用自己的牛做原料。”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