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年,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王家庄村完成了令人惊叹的华丽转身。曾经,这里是远近闻名的 “信访村”“矛盾村”,冲突不断,纠纷频发;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了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秩序井然,和谐安宁。
探寻王家庄村实现这一蜕变的 “治村密码”,一切都要从一个看似毫不起眼的 “小茶馆” 说起 。谁能想到,这个小小的茶馆,竟成了化解矛盾、凝聚民心的关键所在,在村庄的华丽蝶变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小茶馆”能解“疙瘩事”
元宵节当天下午一点,王家庄村党群服务中心里,村党支部书记王贵敏早早打开了 “百姓解忧茶馆” 的门。他先擦净桌椅,清扫地面,又仔细刷洗了茶具,随后烧上一壶开水,有条不紊地为迎接村民做准备。
“百姓解忧茶馆”成立于两年前,面积不大,只有十来个平方,屋内摆放着一张桌子、四把椅子。别看它空间有限,作用却不容小觑。从几十万元的医疗赔偿纠纷,到谁家羊吃了谁家庄稼这类琐事,不论大事小情,这里统统 “照单全收”,不设任何门槛。村民们可以随时来到茶馆,一边喝茶、拉家常,一边商量解决问题。在轻松的氛围里,许多矛盾纠纷都悄然化解 ,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几天不开门,屋里就落灰了,得提前收拾收拾,好让当事人来了能先喝上杯热茶,放松放松情绪,这对矛盾化解有好处。”身为经验丰富的 “调解员”,王贵敏笑着解释道。原来,今天下午村里有一起交通事故引发的民事纠纷,需要他进行第二次调解。
按照约定,两点钟一到,双方当事人准时到达。大家对桌而坐,一时间谁都没有开口,空气中弥漫着凝重压抑的气息。
王贵敏率先打破沉默:“多年前,我的老父亲也因交通事故在重症监护室躺了很多天,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当事者家属的心情。上次调解时,肇事方态度很好,只是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一次性拿不出这么多钱。我想着,能不能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来解决呢……” 说着,他从书架上熟练地拿出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快速翻动几页后,将其摆在桌上,开始耐心细致地给双方解释交通事故赔偿的相关法律条文。
经过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王贵敏提出的解决方案终于得到了双方认可。此时,茶杯里热气袅袅升腾,紧张的氛围也缓和了许多。
肇事方诚恳地表示:“我们虽不是这个村的村民,但王书记说得在理,我们信得过。我们先把一部分钱付过去,让老人能及时接受治疗,剩余的部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筹集。”
讲道理、讲法律、讲感情,在“百姓解忧茶馆”,王贵敏凭借这“三招”成功解开了双方的心结。“矛盾调解没有固定模式,说理行不通时,就用法律条文来支撑;讲不了感情的时候,就把利害关系讲清楚,只有让双方都信服,才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作为 “百姓解忧茶馆” 的创办人,王贵敏对此有着深刻的感悟。
村里来了个“法官书记”
“王家庄村过去是全镇出了名的‘老大难村’,村级账目混乱不堪,干群关系极度紧张,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引发大矛盾,治安压力巨大。” 碑廓镇派出所所长谭超直言不讳。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碑廓镇党委经过长时间的走访摸排,决定回引王家庄村在外企业家王贵敏担任支部书记。虽说从血缘上王贵敏是王家庄村人,但他 14 岁就随父母离开了村子。长大后,他先是成为一名铁道工人,后来考入法院担任书记员,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之后,他选择 “下海经商”,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在法院工作的这段经历,让王贵敏对 “依法办事” 有了深刻的领悟,而这恰恰是碑廓镇党委最为看重的地方。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人比你更合适……” 一场长达 3 个多小时的谈话,上级党组织言辞恳切,将事情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和盘托出,最终成功说服王贵敏回村任职。
上任第一天,王贵敏便着手清查村里的家底。“村集体账面上有 110 多万元,每年还有厂房、土地、山场等租赁费收入,日子看起来应该挺好过。” 起初,王贵敏心里还比较踏实。
然而,仅仅一个月后,在支付了几笔欠款后,账上就只剩下 32 万了。“咱们还有多少欠款没支付?” 王贵敏急忙询问村会计。“已入账但未支付的,还有 55 万元。” 一问一答间,王贵敏隐隐感觉,欠款远不止这些。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老板找上门来,称前些年给村里修路、修桥的工程款还有 60 万元未结清;第三天,又有 “债主” 登门,这笔欠款是 30 多万元……
初来乍到的王贵敏一时有些不知所措。王家庄村究竟还有多少外债?每年的收入又有多少?怀揣着两盒烟,他决定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情况。
在走访了部分党员群众和当事人,并实地查看了工程项目后,王贵敏发现,王家庄村的债务情况错综复杂,一些历史合同也疑点重重,需要进一步核实。咨询相关律师后,他认为通过法律渠道处理这些欠款更为妥当。“我相信法律的公正与合理,让法院来判决,判多少我们就履行多少。” 在他的提议下,债权方提起了诉讼。
经过法院审理,最终判决,那笔 60 多万元的欠款,王家庄村只需承担 12 万元即可;30 多万元的这笔欠款,王家庄村只需偿还 8.64 万元。
判决结果一出,一下子为村集体节省了 60 多万元开支,这相当于当时村里四五年的集体收入。村民们对这位 “法官书记” 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不已。
“百姓解忧茶馆”冷清了
王贵敏刚到王家庄村任职时,每日一推开办公室的门,便会被来访村民紧紧围住。一整天的时间,都耗费在处理各类琐碎繁杂的矛盾纠纷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 “鸡毛蒜皮” 之事,却件件关乎村民的生活与情绪。
王家庄村“两委”成员郭正海仍清楚记得,“百姓解忧茶馆” 初开门的那年,来访村民络绎不绝。最多的时候,一天竟有六十九拨村民前来,场面就如同赶大集一般;即便少的时候,一天也至少要接待十来拨。
“大家来找我,是对我的信任。心里再烦恼,我也只能自己关起门来消化,绝不能给群众脸色看。组织既然把这副担子交到我肩上,我就必须扛起来。” 王贵敏虽有时也会被焦虑情绪困扰,但只要面对村民,始终展现出热情和气的面容,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
在王贵敏看来,一杯茶能化解矛盾,一份担当便能温暖民心。2023 年,为解决村民极为关注的集体山场发包问题,他找来专业的第三方测绘公司,依照租赁合同,一份一份地仔细测绘、精准划分。将被多占的山场追讨回来,把拖欠的租赁费一一追回,遇到难以解决的情况,便果断通过法律渠道解决。
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山场的历史遗留问题成功化解,压在村民心头多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与此同时,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实现了飞跃式增长,从原来的 10 万元攀升至 50 多万元。
“王书记答应我们的事,那是言出必行,答应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就算没能按时办好,也会及时跟我们说明情况,把下一步的打算讲得明明白白,不让大家心里有疙瘩。这样的支部书记,我们怎能不拥护?” 村民王敦竹满是感激与认可地说道。
自去年起,在碑廓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王贵敏在 “百姓解忧茶馆” 一侧成立了一间律师工作室,由 4 位律师组成专业的法律公益援助团队。这一举措让周边几个村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地享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为进一步放大 “百姓解忧茶馆” 的带动效应,碑廓镇党委还设置了流动红旗,鼓励周边 6 个村的支部书记轮流到 “茶馆” 坐班。他们在这里倾听群众的心声,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村庄治理出谋划策,形成了良好的乡村治理氛围。
这两年,村民们逐渐意识到,生活中的许多矛盾纠纷,并非一定要争得面红耳赤才能解决。如今,“百姓解忧茶馆” 不再像从前那般热闹拥挤,可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距离却更近了,关系也更加融洽。曾经因混乱而出名的王家庄村,成功解锁了法治入心、民安业兴的善治 “密码”,走上了和谐发展的康庄大道。
作者:姚文凤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蒋欣然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