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人物 详情

康英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是怎样“炼”成的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尹路人 莫少昆等
  • 2025-03-05 21:46:07

他是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第二批优秀带头人,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科技部2015年度“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关工委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人才。

他是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省劳动模范,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通报表扬代表、福建省最美科技特派员,福建省第三批特殊支持“双百”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他是厦门市人大代表,厦门市劳动模范,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先进模范人物和创新创业人物,厦门市第六批”双百“领军型创业人才。

他创办的厦门百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百利”),位于同安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内,一直坚持共享全球资源,嫁接国内市场,服务中国三农的使命。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引领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南方影响力较大的综合性种业企业。

他的公司目前建有5个蔬菜种子种苗园区基地,1个海洋种苗基地,1个省外代运营基地,业务领域涵盖新品种研发引进与推广、蔬菜工厂化育苗销售、农资供应与销售、生鲜供应与销售、农机农技推广服务、土壤检测与种苗生理生化检测、海洋水产种业等七大板块。

他的企业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省省级重点农作物种子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福建省“千企帮千村”助村富民明星企业,厦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厦门市现代农业领军企业,厦门市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等一系列殊荣。

他,就是正高级农艺师、日本明治大学农业经济学硕士、厦门大学EMBA,厦门百利总经理康英德。

康英德,这位荣誉等身、光环耀眼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是怎样炼成的——

康英德为农民朋友们现场讲解技术。

难以割舍对农业的热爱

康英德出生在农村,从小就在那里玩耍成长,所以对农村特别有感情。由于农村总体的教育水平较低,但父母亲又非常重视教育,希望能够为康英德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康英德长大一点之后,父母便将其送到了城里的大伯家中,在城里接受教育。即便如此,长大之后的康英德仍然难以割舍对农业的热爱,一心想着有机会就要回到农村。

父亲从事农业生意,创办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再到出口”的较为完整的经营模式,并有许多国外的客户。康英德除了上学之外,也会经常回到父亲身边,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让他对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经常听到父亲与国外客户的交流,让他自然而然地产生一股想要“走出去”的渴望。因此,康英德在完成本科的学习之后,就向父亲提出了希望能够出国去看看的要求,最终得到了同意,并成功进入日本明治大学,开始了他的研究生深造之路。

由于对农业的热爱,康英德选择了与农业相关的专业——农业经济学,这与本科的市场营销专业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在日本的前两年,由于语言差异的关系,他不得不把很多时间和精力花在攻克日语上面。

在日本明治大学学习期间,康英德得到两大收获。一是让他对农业经济的领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构建了良好的知识体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段经历,给他未来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二是挖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说:“我在日本读硕士的时候,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如果不挥霍的话,基本上可以做到一生无忧。刚开始的时候,我主要做电器贸易。因为日本电器在世界上以品质著称,我把它们买入再卖回国内,赚取中间的差价,做法有点类似现在的海外代购。”之后,康英德又陆续做了一些不同产品的贸易,每次从中都获得了很好的收益。

在日本赚到的钱,也成了康英德日后创业的第一笔资金。为此事,父子俩还闹了一些趣事。康英德笑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爸爸对我是又爱又恨,他疼爱我,对我要求很高,但是又拴不住我。他希望孩子朝着他们所设定的方向和路去走,总认为自己的方向会更好。但是,不同年代的人,在很多观念上是有分歧的,譬如消费观、金钱观,因此有时候会发生冲突。”

毅然投身农业创业创新大潮

中国虽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但是长期以来农业并不被人们所重视。有时候从事该行业的人还会觉得低人一等,其中很大的因素就是农业需要靠天吃饭,而且农业现代化程度偏低,这样就造成了行业从业者的收入不稳定并且也不高的结果。还有,农业的产业化并不是非常完善,再加上国家极力推动城市化建设,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我国耕地的急剧减少。想要依靠不断减少的土地种植出来的粮食来养活全国14亿人口,确实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随着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力度,无论是从政策上的扶持,还是资金上的补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更是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到这个行业。因此,一时间农业也摆脱了在人们心中惯常的认知,成为一个具有巨大空间和广阔前景的行业,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去。

康英德在大棚里观察番茄的长势。

在这个大背景下,加之自身的成长经历,康英德进入到农业行业的创业队伍里,一切看起来似乎就很顺理成章。然而,现代农业是一个产业链非常长的行业,比如前端的种苗、肥料、农机等,中间的种植、养殖、采摘等,以及后端的深加工、流通等,如何选择切入的细分领域便成为康英德当初首要考虑的事情。因此,在日本完成研究生的学业以后,28岁的康英德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筹备,最终选择了种苗这个领域,并于2011年7月26日在厦门正式成立“厦门百利种苗有限公司”。之所以选择种苗,康英德认为:“以种苗为切入点,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在行业中相对处于上游,国内的竞争还不太激烈,有很多空间可以施展,再加上我在国外又有相关的资源,接触过一些国际上顶尖的种苗公司。所以,百利种苗是以代理这些公司的种苗产品开始的。”

经过多年的耕耘和努力,百利种苗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长江以南的行业领先者,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也名列前茅。康英德对农业的热爱,从他在上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略知一二。他经常出差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去工厂,看看大棚建造的进度,种苗成长的情况,有时候一天甚至会花16个小时在工作上。因此,他经常会忽略了太太和孩子的感受,对此,康英德也时常感觉到愧疚。

遭受台风重创不言弃

随着企业的发展,康英德开始发觉自己有点力不从心,在管理上有时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因此,他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在管理方面的能力。他说:“虽然我是硕士毕业,学习的也是与经济相关的专业。但是,由于我一毕业就开始创业,没有在大企业真正学习过系统的管理,因此希望能够通过EMBA的学习来弥补。同时,我跟厦门大学比较有渊源,因此选择了它。”

在厦门大学EMBA学习期间,康英德一直是班级里一名活跃分子,跟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再加上在班级里年纪比较小,所以经常得到大家的照顾和调侃,他对此也乐在其中。他认为EMBA的学习让他对人生的追求有了很大的收获。他说:“读EMBA就是给予自己人生启迪。授课的老师们都是非常有阅历的人,他们不仅仅是在传播管理知识,在人生方面也给予我们指引。能够认识到好的老师,好的同学,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感悟人生,终身受益。”

随后,康英德的事业不断地发展,公司和个人也获评省市乃至国家级一系列殊荣。正当事业高歌猛进时,康英德却遭遇到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打击。2016年9月15日,当年全球海域最强台风“莫兰蒂”袭击厦门,它也是建国以来闽南地区遭遇的最强台风。这次台风给厦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包括电力、交通、通信、农业、林业等方面都遭受了严重的毁坏,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康英德的工厂,正好处在台风中心,顷刻间几乎毁于一旦。面对着一片疮痍,康英德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写下“5年的辛勤劳作换来一片狼藉,梦想破灭”的悲壮词句。第二天,他就组织员工全力开展自救。即便如此,康英德内心仍异常痛苦,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睡眠都严重不足,整个人的状态一落千丈。

时过境迁,面对这样的境遇,康英德现在描述起来却显得风轻云淡,他说:“我始终相信,老天爷给你点苦头吃也是好事。我从来不会去抱怨什么,只是对自己下定决心说‘一定要熬过来’。同时,我周围有很多家人和朋友给予了我巨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从人生最艰难的低谷中爬上来。”

凤凰涅槃而浴火重生

“人不死,内心反而变强大了许多,”康英德笑着说,“我看过很多的医生,却都无济于事,睡眠障碍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最后还是在中医的帮助下,利用中药调理好了睡眠,这才慢慢地从忧郁症中走了出来。”虽然,这些事情在很多人眼里终归是难以启齿的,但是康英德却非常坦然地面对。

从此之后,康英德似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般。人也变得更加乐观,自信起来。他开始积极地往外走,不停地去世界各地向当地知名的企业和专家“取经”,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并且回到国内迅速进行实验、验证和落地,取得了特别良好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康英德基于对公司资源及市场发展的判断,果断进行战略拓展。从最初的仅有种苗业务,开始向上下游延伸。在向下游延伸时选择品种的时候,康英德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他说:“首先,东西一定要好吃,让你吃完以后有一种很难忘的感觉。我们要将产品做到极致,做到世界上最好吃。其次,一定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在向上游延伸方面,他强调一定要有好的种源,这也是最终能够发展的关键,掌握了种源就相当于掌握了源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康英德表现的却极为从容。他说:“或许一些竞争对手在某一环节比我们有优势,但是,他们不具备我们这样的整合能力。要生产出这样一个爆品,就需要从品种、培养技术、嫁接技术、肥料使用等多个方面进行完美结合,而这些因素又是缺一不可。这就好比只有集齐七颗龙珠,才能够召唤出神龙。”

百利种苗鸟瞰全景。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康英德一直得到厦门政府及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市政府对农业非常重视,出台的农业政策力度大,对于农业的补贴比较多。百利种苗现在发展速度很快,发展势头良好,建立起来了多个园区,实实在在将政府的补贴投入到生产中去。康英德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我们建起了园区,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的。就好像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一些企业可能‘噗’地一声就沉下去了,而我们是溅起了漂亮的水花。”

如何解决小番茄夏季都能种植的难题?康英德经过反复调研,几经周折,终于选在厦门海拔最高的军营村。2017年4月底,百利种苗与军营村合作成立厦门百利“军营红”种植有限公司,在军营村建立“军营红”番茄基地,种植“军营红”小番茄。基地旨在帮助军营村打造现代农业基地,促进村民转产增收。2017年9月,在厦门召开的“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期间,军营红项目还成为了本次会晤的精准扶贫参访点。当下“军营红”小番茄已经成为百利种苗积极打造的爆品,康英德非常自信地说:“它是目前银河系最好吃的小番茄”。

号称银河系最好吃的小番茄——“军营红”。

创出良种良法出良品的“三良模式”

目前,康英德的团队现有万人计划人才1名、博士1名、硕士3名,正高级农艺师1名、农艺师2名、助理农艺师3名,“平台制”科技特派员5名。

2017年以来,康英德和他的团队首次提出并积极构建“良种+良法=良品”运营模式。

良种—聚焦蔬菜种苗产业。以厦门百利为基础,先后在厦门同安、漳州诏安、台湾成立三家种苗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解决种子问题的有关号召,正在积极推进“贵州百利”、“云南百利”等种业创新项目。现有自营基地6个,省外代运营园区1个,年生产各类蔬菜嫁接苗、实生苗等1.2亿株,辐射闽浙赣粤桂琼云贵川等南方省市。积极开展种业创新攻关及其产业化发展,先后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PVP保护)8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项,多个品种正在申请保护中。

良种—陆地农业走向海洋农业。2020年3月23日,厦门闽台海洋种苗产业园项目在厦门市现代农业招商项目网络签约活动上正式签约,是陆地农业走向海洋农业的一次重要的跨越发展,是企业经营从蔬菜育种向对虾育种的一次延伸。至2023年,厦门闽台海洋种苗产业园(一期,101.94亩)已在同安区洪塘镇石浔社区投产运营,二期规模400亩(已流转用地80.17亩将于2025年启动建设),拟最终在中洲岛形成500亩的园区规模。目前入驻企业4家:厦门先进水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百利融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厦门强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百利两岸水产有限公司。

其中百利两岸公司成立于2023年,目前主营罗氏沼虾苗育苗(包括台湾品系和南太湖三号品系)、南美白对虾虾苗育苗(新平衡品系和超级快大品系)及石斑鱼苗育苗。2023年开始从台湾引进罗氏沼虾幼体进行育苗测试,2024年从台湾进口罗氏沼虾幼体近70批次,约5000万尾。下一步将建设完成高效微藻培养系统,建设完成高质量丰年虫孵化系统,实现优质凡纳滨对虾虾苗产销150亿尾,罗氏沼虾虾苗产销量20亿尾,优质石斑鱼苗产销量300万尾。同时,进一步完善凡纳滨对虾本土化驯化繁育,实现罗氏沼虾本地选育。

良法—发展前沿产业。先后在种子种苗技术攻关、温室自动化及水肥一体化、土壤检测、肥料科研等领域与荷兰瑞克斯旺种子种苗集团公司、台湾农友种苗、日本Berg Earth株式会社、荷兰豪根道集团、以色列耐特菲姆、加拿大A&L实验室公司、日本OAT Agrio株式会社、西班牙LIDA公司等国内外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康英德带领公司研发团队自主研发或改良现有生产设施设备,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推动工厂化育苗、嫁接生产等的技术更新创造。成立嘉利农业物资一家农资公司,主营新型肥料、无土栽培、水肥灌溉及现代园区管理等。成立艾恩农环境科技一家实验室公司,组建土壤检测与种苗生理生化检测实验室,藻类创新实验室,已获得CMA、CNAS双认证,为我国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康英德在观察种苗长势。

良品—积极打造果蔬品牌。康英德介绍,良种+良法的有机结合下,成立百利鲜生一家生鲜供应链公司,旗下现有明星产品“百利军营红小番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供应品种,另有薄皮苏椒、螺旋椒、黄皮椒、串收番茄、无土栽培草莓等多个特色优质品种,实现果蔬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进程。

传播农业科技带领农民致富

作为农业科技的传播者,康英德的团队先后引进意大利进口的自动化超精良穴盘播种机,全程自动化,可节省人工80%以上;引进丹麦纸钵育苗新技术,通过“空气断根”方式培育根群,定植后开根快,无明显缓苗期,产量可提高10%25%;引进移动喷灌系统,喷洒均匀系数达90%左右,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40%以上,节省劳力50%;率先建设嫁接流水线、嫁接苗愈合室,推广使用嫁接苗;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确定合理施肥配比,提出各种营养元素的肥料的施肥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建立科学的施肥模式。每年带动中小学生现代农业(蔬菜种子种苗)科普教育6000人次,促进学校教育与农业社会教育的融合,推动现代农业新技术的传播。

康英德为参观者介绍经验。

作为乡村振兴助村富民带头人,康英德坚持科技下乡,扎根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连续举办3届无土栽培技术交流会,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依靠中间带动农户,两头发展产业的发展理念,每年培训农民1000人次,技术人员100人次。近五年推出军营红小番茄、辣椒37—136、37—94、茄子百利长茄901、麻吉804、多福、番茄红农101等7个新品种,通过改善农业种植模式,产能由原先的每亩产量45吨,提升到每亩68吨,效益亩产收入也由原先的23万元提升至34万元;以漳州诏安辣椒新品种为例,每亩产量可提高30%,每亩收入最多可达4万多元,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每亩产值由原先的56千元,增加到平均超过2万元。技术的推广、人才的培训,为提高农民效益提供了保障。

农民收入增加了,康英德的事业也做大了。

农民笑了,康英德也笑了。

作者:莫少昆 邹奇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尹路人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