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黄河多次流经又改道,给山东省夏津县遗留下30万亩沙河地,“沙漠荒凉,不宜禾稼,人烟凋敝”。为了防风固沙,当地人民植桑造林,开创了以桑治沙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兼顾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沙地农业典范。鼎盛时期,夏津桑树种植面积达5000多公顷,截至目前,仍遗存古桑林面积400多公顷,百年以上古桑树2万多株,是中国现存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近年来,依托“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夏津以“椹”为媒,实现从一粒椹果到桑全元素利用开发,走出了一条集桑树种植、桑产品加工、桑文化体验、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完整桑产业链。
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黄河流域农桑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农桑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全国乃至全球防风固沙工程的伟大成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珍贵遗产。为促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们期盼:深化农业文化遗产地的重点保护,健全保护规划,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大项目资金支持投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遗产地高质量发展;深化挖掘文化内涵,传承农遗精神,擦亮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助力文化振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董家琛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