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行业 详情

活水润荆土 共绘振兴图——湖北荆州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纪实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吴叶琪
  • 作者:程杰
  • 2025-03-10 18:01:39

在荆楚大地的沃野田畴间,一场金融与农业的“双向奔赴”正悄然展开......

从500亩到2000亩:金融“活水”浇灌“金种子”

全国人大代表毕利霞的“优质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这场变革的缩影。2018年,她从乡村教师转型新农人,却因资金短缺困守500亩试验田。湖北监利农商银行黄歇支行主动对接,三天内发放30万元信用贷款。这笔“金种子”资金助力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扩至2000亩,亩产提升15%,年增收超百万元。如今,合作社智慧大屏实时跳动的数据曲线,勾勒出农业现代化的“数字基因”。  

毕利霞的故事,正是湖北荆州农商银行支农强农的生动实践。作为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该行以“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为核心,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田间地头、产业链条和农户心间。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赋能生态农业

链式金融护航“米袋子”。荆州作为湖北农业大市,肩负粮食安全重任。荆州农商银行累计为粮食产业链授信超50亿元,推动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技术普及,助力江陵县99家优质稻合作社实现亩产提升12%。李埠镇菜农刘建国通过“荆楚小康贷”20万元低息贷款,将种植规模扩至30亩,直言:“农商银行是咱农民的及时雨!”  

种业振兴激活“农业芯片”。针对种业研发资金短缺难题,公安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种业振兴贷”“知识产权质押贷”,为湖北大楚农业科技公司提供800万元信贷支持,助其建成智能温室与分子育种实验室,制种亩产提升30%,成为行业标杆。  

绿色信贷书写生态答卷。围绕绿色发展,推出“生态农业贷”“光伏贷”等专项产品。石首市某生态基地通过“渔光互补”项目获300万元贷款,实现年增收60万元,减少碳排放200吨。目前,该行绿色信贷累计投放超23亿元,支持节水灌溉、有机种植等项目,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一镇一特:多元业态齐发力,激活乡镇经济

农旅融合让“田园变景区,生态生‘金’”。松滋市洈水镇依托洈水水库生态资源,松滋农商银行发力“农旅融合”,累计授信3200万元,打造“春赏花、夏亲水、秋摘果、冬养生”的全季旅游模式。返乡青年王磊通过80万元贷款建成生态民宿,旺季单月营收超20万元,带动周边30余户村民就业。  

非遗赋能产业升级。“荆州鱼糕”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荆州农商银行为5家龙头企业授信1.5亿元,支持现代化生产线建设与品牌推广,解决小作坊标准化生产难题,助力产品进驻全国商超。  

“飞地经济”打造产业协同生态圈。沙市支行聚焦“中国童谷·科创园”,累计为婴童产业链发放贷款1.21亿元,推动311家上下游企业形成跨区域协作网络,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物流成本降低25%。  

一村一品:小产业大作为,织就乡村共富网

“苗木快贷”让香樟变“金樟”。郢都区川店镇是“华中香樟第一镇”,荆州农商银行创新“苗木快贷”,为300余户种植户发放贷款4400万元,带动产业链年增收5600万元。如今,香樟苗木远销全国,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方寸之地生“金豆”。八岭山镇铜岭岗村获1000万元贷款支持,打造楚文化主题生态旅游区。村民刘秀兰通过5万元贷款种植石斛,年增收4万元:“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  

指尖上的财富密码。90后主播陈婷通过20万元“农e贷”创办“楚乡味道”直播间,年销腊鱼、藕带等农产品超500万元,带动50余户农户搭上“电商快车”。  

从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到激活乡镇特色经济,从赋能村级“土特产”到科技助力春耕生产,荆州农商银行以破局之勇、托举之责,让“金种子”生根发芽,让“小产业”绽放光彩。截至2025年2月,该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556亿元,为133个特色镇、1887个村庄注入春耕资金6亿元。

作者:程杰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