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最后一根桩基成功灌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温区最齐全的温控食品加工配送基地——中交冷链(重庆)智慧产业园项目二期顺利完成1797根桩基施工,提前完成工期节点目标,为后续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区位优势显著,奠定发展基石
中交冷链(重庆)智慧产业园项目毗邻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的源发地和主枢纽,紧邻重庆铁路口岸和铁路综合保税区,地处“四向齐发”国际通道体系的战略要地。项目距核心商业区仅25公里,30分钟可达主城区,50分钟快速抵达果园港口和江北机场,具备开展多式联运的优越条件。
项目二期总投资超5亿元,建筑面积7.13万平方米,占地103亩,规划建设内容包括多温区物流中心、常温区物流中心及倒班宿舍等配套设施。项目自2024年12月6日开工以来,计划于2025年12月30日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交集团在西南地区冷链物流、公路民航等物流仓储业务的重要布局,进一步推动区域三产融合发展,助力重庆市沙坪坝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为成渝经济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优化施工工艺,攻克技术难题
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桩基数量多达1797根,且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现场场地有限,设备交叉作业频繁,对施工组织和管理提出了极高要求。项目团队锚定节点目标,科学优化施工工艺,成功攻克了复杂地质环境下的成孔质量难题。
针对回填土松散、分布不均的地质特点,项目团队组建技术攻关小组,创新采用“临时钢护筒”“永久钢护筒”与“回灌法”相结合的桩基成孔工艺,有效减少了塌孔现象,显著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此外,项目团队还为每根桩量身定制嵌岩深度和桩长,优化施工顺序,确保群桩跳桩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了相邻桩基间的扰动。
践行绿色理念,打造示范工程
项目团队始终坚持绿色环保、安全文明的施工理念,致力于打造品质绿色示范工程。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摒弃了传统泥浆护壁工艺,采用环保型施工工艺,有效减少了泥浆使用量,避免了环境污染。同时,项目团队通过设置扬尘自动监测仪、雾炮机、自动喷淋装置等措施,严格控制扬尘和噪音污染,实现了全过程“零事故、零伤害、零容忍”的安全文明目标。
凭借出色的环保管理和施工质量,项目连续两年荣获“重庆市建筑施工扬尘控制示范工地”称号,并获评2024年度“重庆市建筑安全文明工地”和“二星级智慧工地”荣誉称号。
招商稳步推进,注入强劲活力
目前,项目二期正全力推进主体结构施工,计划于2025年5月底完成主体封顶,10月完成联调联试,12月底竣工并达到运营投产条件。项目招商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园区已吸引蒙牛乳业等20余家优质企业入驻,投产率近50%。项目成熟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百亿元,年税收贡献超5000万元,同时创造超过3000个就业岗位。
中交冷链(重庆)智慧产业园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将进一步提升西南地区冷链物流产业的现代化水平,还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向新阶段。
作者:肖明葵 姚泽鑫 邓佳星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