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14日,河南省农机农垦工作研讨培训班在郑州荥阳召开。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荥阳农机生产企业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专家围绕智慧农业与智能化作业装备、智能农业动力装备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辅导;17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以及4个重点农场进行了交流研讨,共同探寻推进农机农垦工作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
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89%
培训班上介绍,过去一年,河南省农机农垦系统围绕“五良”集成融合,持补短板、强弱项、保安全、促生产,聚焦年度重点工作,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支撑。全省农机总动力达1.128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8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14个百分点。
农机装备产业链培育取得新突破。更新发布111项急需急用农机装备清单,已有10个项目完成研发,12个项目进入中试阶段;产业链新增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农机企业、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省智能花生捡拾收获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余家创新平台。
农机化生产保障有力。关键农时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机日调度机制,联合交通、气象、石油石化等部门,协同发力保障农机化生产。“三夏”“三秋”期间,全省投入各类农业机械均在400万台套以上,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21万台,秋季收获类机械23.6万台。主要粮油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小麦、玉米、花生综合机械化率均居全国前列。
农机应急救灾体系逐步建立。着力推进应急抢收作业能力和粮食烘干服务能力建设,打造“抢收—调运—烘干—入库”工作闭环机制。加大烘干机补贴力度,建立全省粮食经纪人名录,对4000名粮食经纪人进行培训和演练,与中部五省签订粮食烘干联动倡议书,基本建立河南省湿粮烘干机制。依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机具储备,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谁调用、谁付费”的应急调度工作机制。全省遴选培育313个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其中省级区域农机服务中心40个,成立716支常态化应急农机作业服务队,储备谷物联合收割机、烘干机、排灌机械等可供应急机具3.99万台(套)。
做好五方面工作,为建设农业强省做出新贡献
培训班提出,在新的一年,全省农机农垦系统要着力抓好关键农时农机化生产、先进农机装备产业链培育、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落实、防灾救灾体系建设、农垦改革发展等重点工作,为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扛稳“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做出新贡献。
切实组织好关键农时机械化生产。“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全力以赴抓好粮食抢收、抢种,确保跨区作业机具转运畅通,精准调度跨区救灾机具队伍,千方百计减少因灾损失;要持之以恒推进机收减损,深挖潜力,努力实现颗粒归仓;各地要优化跨区作业证发放流程,做好跨区作业服务协调,叫响“河南农服”品牌。提升机械化对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支撑能力,各地要结合当地主导品种和特色产业,加快机、艺、种、田集成配套,将宜机化作为农艺改进、品种选育的重点方向,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指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应用高性能机具和高效机械化生产模式,率先落实“五良”集成融合,促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建强用好应急救灾队伍,今年要新遴选认定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400家以上,各地要加快市、县级区域中心的认定工作。
3月13日,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员工正忙着生产花生收获机。
抓好先进农机装备产业链培育工作。发挥先进农机装备产业链工作专班作用,围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机收减损、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急需、短板农机装备、新能源农机装备等领域发展急需,进一步梳理河南农业生产中急需急用农机装备清单,向社会公布,引导支持农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共同参与研发。推动以洛阳为核心,郑州、新乡、许昌、南阳、驻马店等多点支撑的农机装备先导区建设。抓实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类项目,协调国营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搭建农机应用场景,加快农机创新产品熟化定型和推广应用。
加力推进优机优补大力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加大对精量播种机、高效低损收获机、粮食烘干机、履带式拖拉机、履带式收获机和混合动力、电动等新能源农机的补贴。进一步优化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兑付流程,增加结算批次,推进补贴全流程线上办理。稳步推进报废更新,加强农机报废更新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晓度。聚焦小马力拖拉机、小喂入量收获机、手扶插秧机、简易播种机等需要淘汰的重点机型,加大报废更新力度,优化在用农机结构。
继续深化国有农场企业化改革。进一步理顺国有农场管理体制和政策资金支持渠道,指导国有农场健全资产监管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引导国有农场强化经营管理和服务能力。完善农垦土地管理利用机制,继续开展农垦国有土地管理与利用情况监测,指导规范国有农场国有农用地承包租赁行为。今年要力争培育2-3家垦区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应急中心,开展场场合作、垦垦合作,推动农垦社会化服务向地方延伸扩面,打造河南农垦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
加大宣传和隐患排查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生产意识。加强隐患排查整治,防范化解风险。试点开展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各地要加强与金融部门衔接,用好金融支农政策,推动农机贷款、农机担保、农机保险工作开展。
3月13日,郑州市中兴龙丰农机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员工正在对液压反转犁进行测试。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王帅杰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