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农金文化 详情

田野上的青春之歌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吴叶琪
  • 作者:冯青青
  • 2025-03-17 21:16:37

19岁,蝉声煮沸的八月末梢,夜里的月光漫过录取通知书的折痕,抚摸着纸页间校徽凸起的纹路,怀揣着对青春的美好幻想,我想象大学生活大抵会美好度过。自由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加入感兴趣的社团,毕业后找到满意的工作,像电视剧里的精英白领一样穿梭在高楼大厦里,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望4年间,我没有蹉跎时光,但也没能成为学霸翘楚,没能考研上岸,而是投入茫茫求职大潮,一番努力之后,更没成为精致的都市精英。看着毕业后同窗们如蒲公英种子般四散奔忙,有的飘向纽约伦敦的玻璃幕墙,有的落脚北上广深的霓虹斑斓,而我却只能在电子地图不断放大的比例尺中,去寻找下一段青春的坐标定位。深夜,我彷徨地翻着朋友圈陷入自疑与焦虑,思索着青春该去向何处,而当下的生活是否符合青春的定义。

23岁,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加入了四川农商银行,被分配到了乡镇工作。每天面对当地从事传统农活的客户,每天重复着存进来、取出去、查账、转账等简单操作,日复一日,像始终走不出的轮回,未来似乎一眼望到了头。下班后回到略显陈旧的宿舍,我望着穿透树影的斑驳月光,无数次问自己,我的青春要这样度过了吗,这是青春的意义吗?

偶然的一段文字深深触动了我:在世界的万千舞台上,不是每朵花都预定要开成玫瑰的模样,每个人都在演绎独一无二的故事,而终其一生寻找的应该是自己喜欢的生活和想成为的人。对啊,青春本就是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从来不是只有一条路叫有意义的青春,而是努力用生活充实的青春就是有意义的青春。

你看,办业务经常记不清密码的爷爷奶奶,总会在重置密码时边不好意思挠头边笑着对我说“谢谢”。教会村里老人使用手机银行交孙子生活费和家人医保,他们眼里的喜悦多么像跃动的星光。临近腊月兑换新钞给孩子包压岁钱,在一段段红纸窸窣的声响中,我放佛听见幸福在褶皱间流淌。那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感谢,让我对自己工作的价值有了前所未有的实感,让工牌上“四川农信”的徽记彷佛变成了链接城乡的“邮戳”,深深的定位在扎根在绿色田野的三尺柜台,我想这是再高端的科技和再精密的算法都不能取代的,也是为什么四川农商银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仍倔强扎根在巴蜀大地每个角落里最现实的意义。无数个和我一样不断放大比例尺才能找到网点定位的农信青年,正点亮着一个个坐标,汇聚成四川农商银行服务“三农”的漫天星光。

25岁,我已经可以熟络地与来办业务的新老朋友们聊聊天、拉拉家常。我也常在田埂和乡村漫步,看满目的金黄,吹轻柔的风,听鸟声、蛙声和蟋蟀声。至于现在的我,青春正如此刻月光下静静开放的油菜花,何须执着追求参天的模样,深深扎根的人,自有大地托起的芬芳。

作者 :四川梓潼农商银行 冯青青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