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人口6.49万人,约占全国毛南族人口的70%,是全区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近年来,广西环江农信社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目标,将推动民族团结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积极探索“党建+金融+民族团结+企业”的新模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占全县43.08%的存款发放了全县51.57%的涉农贷款、74.45%的农户贷款和100%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能。
党建引领聚合力 拉动民族团结“红色引擎”
图为环江农信社金融专户向毛南族群众宣传金融知识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环江农信社围绕业务、服务、民族政策、意识形态等重点工作领域,以党建聚力构建民族团结“新阵地”,积极推进“整村授信 户户有信”和个体户“批量授信”工程,共向5.27万户各族群众授信45.74亿元,授信覆盖面78.55%。该社深入推进“党旗引领+金融先锋”暨“万名农信党员进万村”工程,组织全辖区内52名金融专员深入全县12个乡镇、140个行政村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反诈、反假币等金融知识送到家门口,宣传覆盖毛南、壮、苗等13个民族群众3万余人次,有效提升各族群众金融素养。
普惠金融暖民心 铺就共同富裕“康庄大道”
图为环江农信社党员先锋利用E挎包上门为苗族同胞办理业务
环江农信社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布局,下沉金融服务重心,构建“营业网点 + 便民服务点 + E挎包” 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在全县12个乡镇设立了19个营业网点,配备了91个便民服务点(其中包括36个金融综合服务站),设置在行式自助设备38台、离行式自助设备4台、自助终端6台、智能柜台12台、即时制卡机15台、E挎包24台。金融服务网络实现“县-乡(镇)-村”三级全覆盖,极大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度,让金融服务触手可及。
为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环江农信社严格落实“四个不摘”,2024年累计向民族地区发放涉农贷款17.16亿元,向脱贫户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33户、金额1856万元,支持433户脱贫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2016年以来该社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65万户、金额11.73亿元,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底盘。
精准滴灌助发展 织出桑蚕产业“壮美图景”
图为环江农信社党员先锋到蚕农家了解春蚕生长情况
清晨的环江县下南乡,薄雾还未散尽,桑田里已是一片繁忙。毛南族的谭大哥轻抚着翠绿的桑叶,笑着算起账来:“去年农信社给我放了5万元‘桑蚕贷’,建起小蚕共育房,我去年光春茧就卖了2万多!”不远处,成片的桑园在晨光中舒展,蚕房里传出“沙沙”的啃食声,仿佛奏响丰收的序曲。
在“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环江,桑蚕产业是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桑园种植面积达20.2万亩,排广西第三,年产鲜蚕质量居广西第一。环江农信社始终将服务“三农”作为立社之本,立足地方资源禀赋,以金融“活水”浇灌特色产业链条。环江农信社以“农户小额信贷+茧丝绸产业链贷”为抓手,累计发放2.35亿元支持农户扩大桑蚕养殖规模,向地方茧丝企业发放2.3亿元,助力本地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全县4.89万名蚕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年鲜茧收入超24亿元,让“小蚕茧”成为产业兴旺的“大产业”。环江农信社的“桑蚕贷”,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各族农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绿色金融促振兴 激活县域经济“一池春水”
图为环江农信社金融专员深入祥盛公司了解生产情况
“有了环江农信社的信贷支持,我们才能引进智能化生产线,今年公司产值突破了3.3亿元!”祥盛公司卢经理高兴地说。
环江县是广西林业资源排名第三的县域,森林覆盖率高达78.65%,全县林地面积500多万亩。环江农信社紧扣环江“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战略,通过“林权抵押贷”等绿色金融贷款产品,支持林木种植、林下养殖和木材加工产业。环江农信社主动开展“一企一策”专项服务,积极对接广西环江祥盛家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并制定综合授信方案,该公司利用环江农信社发放的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优化升级了智能化生产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林木种植-精深加工-环保家具”的一体化布局,为地方提供就业岗位近200个,有力带动环江当地的林业经济。
近年来,环江农信社累计发放林产加工产业贷款5.39亿元,贷款余额2.31亿元,为林产加工各环节注入资金活水,促进林业产业升级。2024年环江县域林业加工产值突破29.3亿元,同比增长432.7%,有效推动了环江县林产加工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打造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金融样本。
文化润心促和谐 共育民族团结“石榴花开”
图为环江农信社员工身着毛南族服饰向群众介绍手机银行业务
环江农信社始终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将金融服务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通过“民族文化+”打造金融新业态、新模式,在毛南族传统节日“分龙节”期间,环江农信社员工身着民族盛装,将金融服务融入节庆场景,既传递了农信温度,又进一步宣传民族文化,增进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认同。
此外,环江农信社还将网点建设融入民族文化元素,通过设置少数民族语言服务专窗、陈列民族传统饰品等方式,让客户在步入网点时,不仅能享受高效的金融服务,还能感受毛南族服饰、花竹帽等非遗文化的魅力,让金融窗口成为传播民族团结的“文化长廊”。
下一步,环江农信社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党建+金融+民族团结+企业文化”实践,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各族交流交融共同发展的后劲和动力,推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用金融“活水”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以实干担当书写共富金融新篇章。
作者:周叶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