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安徽省桐城市山明村: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赵子萌
  • 作者:汤剑波
  • 2025-03-24 20:37:47

山明村航拍全貌。

在安庆市近郊,桐城市东南部,有一颗璀璨的乡村明珠——双港镇山明村。这里,合安高铁、省道S462穿境而过,村域总面积5.63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343人,其中常住人口1100人。山明村紧邻桐城嬉子湖国家湿地公园,又有“五分林田三分水”的独特格局,不仅生态环境优美、产业资源丰富,而且文化底蕴厚重,先后荣获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安庆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23年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一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走上了和美乡村建设的康庄大道。

四驾马车,合力共赴


实现和美乡村建设目标,基层党组织和村“两委”班子是关键。

2024年4月,山明村“两委”召开会议,正式部署和美乡村建设任务,和美乡村建设拉开序幕。面对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重挑战,村“两委”统一思想,坚定目标,构建了一套高效有力的工作模式。上级党委、政府分工干部带队蹲点指导,为建设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技术支持,市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全力协助,提供新的理念和资源,村“两委”班子成员点位分工负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山明村充分挖掘内部资源,从全村118名党员、18位村民组组长以及退休村干部、老教师等“五老”队伍中选拔先进分子,组建成立和美乡村党员先锋队,出台工作实施方案,激励先锋队成员在志愿服务、深挖乡土人文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群众,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在上级指导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班子成员和党员先锋队这“四驾马车”的带动下,山明村上下一条心,同频共振,精诚团结,为绘和美乡村美好画卷共同努力奋斗,有力推动了和美乡村各项建设任务落地落实,为山明村的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春风绿意,和谐润民

小横山铺组一景。

生态与乡风和谐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部分村民门前屋后垃圾、柴火随意堆放,乱搭、乱建现象严重,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如何引导村民破除生活陋习是摆在山明村“两委”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村“两委”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先以清杂清乱、改厕治污为抓手,把18个村民组划分成9个中心组和9个非中心组。中心组主要为村文旅产业沿线区域,是环境治理重点区域,并采取以点带片、先易后难、清理在前、美化随后的措施,按“四净两规范”和“五清一改”等标准,以居巢驿站小横山铺组打造样板,带动其他村民组开展。确定工作思路后,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成员分别下沉到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听取建议,广泛动员,使全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顺利铺开,建设进度有效加快。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桐城六尺巷提出“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要发挥好六尺巷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这一指示为山明村的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山明村“两委”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村民与集体,村民之间以及村民与施工单位等多重矛盾。对此,山明村“两委”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方面做到公平公正暖人心,严格落实资金使用制度,严格按规划方案施工。对于村民有门前屋后需求的,通过自愿筹资筹劳来实现,并公开公示。针对低保户、残疾户等特殊群体则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村“两委”成员积极运用“六尺巷工作法”,倡导家乡礼让和谐文化,主动耐心上门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24年下半年以来全村信访量为零,12345投诉率在全市精品示范村建设中最低。截至目前,山明村已完成改厕治污660户,美丽庭院199户,9个中心组村庄美丽人居环境已全部呈现,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如今山明村的老百姓脸上洋溢着笑容,见到村干部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感慨道:“党和国家的政策好,环境大变样了,不仅自己住起来舒心,来村里参观游玩的客人也越来越多,村庄变热闹了。”

产业融合,共富和美

100MW光伏发电。 吴菲 摄

和美乡村的根基是推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和农村集体收入。

山明村一方面整合开发,汇商气变财气。注重与市场主体互动,依托阳光电源、瀚琳农文旅、古易派文化传播公司等现有相对成型的产业模式,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又精心谋划了10个重点项目,按照“F+EPC+O”的建设运营路径,以“财政投入+平台加持+社会带资”的投融资模式,先后与万方集团、安徽人间鲜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招商合作,撬动社会资本和整合涉农资金3751万元,建设民宿撒欢场、富锌水产加工基地等项目。

另一方面山明村党建聚心,积底气变财气。选聘居巢驿民宿主理人项琳挂任山明村党总支副书记,开展村企结对共建。并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探索“村集体+农户+社会企业”模式,探索“种养+”项目,实现农业“大托管”农田1000亩,栽种3065棵薄壳山核桃为全市最多,两个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6万元。

文化赋能,提振人气

双港镇第四届龙虾文化旅游节山明村分会场。

“远山出孤月,寒潭净于练”,这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描述的山明村大横山。山明村为古代“居巢国”所在地,有潘赞化和张玉良故居、大横山爱国教育基地、桐城文园·明经书院以及居巢驿美食民宿等,文化产业可谓丰富且特色多元。

一方面山明村深挖历史文化,传播优秀文化。2024年以来桐城文园先后举办国学班、桐城派文化讲座等各类班次80余场,接待企事业单位89个约5000人次,周边居巢驿民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5.8万元,其中入住客房2000余间次,实现住宿收入77.9万元,入住率56.6%,实现农特产品销售27.9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4万元。

另一方面山明村立足现有资源,造势办节,引人气变财气,不断打造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先后举办了2024年山明村年味节、龙虾文化旅游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其中山明村作为龙虾节活动分会场,5天时间里吸引客流量达2万人次,带动消费200余万元,产生经济效益43.2余万元,并带动村庄内百姓商户增收。

再次,山明村利用媒体提升知名度,与央视CCTV-17农业农村《三农群英会》栏目组合作,弘扬黄梅戏文化,到山明村取景拍摄,并播放山明村文化惠农活动,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现了山明村环境生态和文明风尚美,不仅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收获了自豪感、幸福感,而且大大提高了山明村的美誉度和烟火气。

如今的山明村正顺势而为,坚持党建引领聚力,发挥好和美乡村党员先锋队作用,让信用积分激励机制落地,从全面铺开人居环境整治到精细化建设,不断提升乡村综合治理能力,保护好青山绿水。从产业融合和项目设施建设到乡村振兴人才的吸引培育,不断创新产业经营策略,提高运营效益,壮大集体经济,让山明村成为美丽幸福家园,成为省级和美乡村的精品示范村!

作者:汤剑波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