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河北省沧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孟村回族自治县鑫鹏家庭农场的旱碱麦产品和河北银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面花馒头、旱碱麦挂面、旱碱麦千层馒头3个旱碱麦加工产品,分别荣获绿色食品证书,全市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旱碱麦产品已达19个,核准产量1.16万吨,涉及旱碱麦生产面积4.8万余亩。
近年来,该市围绕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深入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全力推进旱碱麦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建成并依托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旱碱麦育种联合创新中心、旱碱麦种植中心、旱碱麦加工联合创新中心4个科研平台,突出标准化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加快推进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发布实施《黄骅旱碱麦生产技术规程》《沧州旱碱麦》等20项盐碱地综合利用省、市级地方标准,指导企业按照绿色食品要求组织生产,加强质量安全管控,为申报绿色食品练好内功。
强化示范带动,着力打造沧州春润发食品有限公司为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孟村回族自治县鑫鹏三施旱碱麦石磨面粉纳入全国特质农产品名录,南皮碱麦、南皮紫麦、南皮绿麦等3个旱碱麦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这样,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域旱碱麦规模主体纳入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追溯系统,实现来源可查、过程可溯、去向可追。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落实脱贫地区绿色食品认证费用国家减免政策,为海兴、盐山、南皮减免认证审核和标志使用费,利用扶持资金对11家基地4.95万亩进行免费环评,并对绿色食品认证企业进行补贴,减轻企业负担。海兴县出台奖补政策,对盐碱地“两品一标”认证主体,一次性给予3~8万元不等奖补,充分调动企业认证积极性。同时,多次与部、省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机构对接,为旱碱麦相关企业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争取上级支持。
具体工作中,积极组织旱碱麦企业参加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全国名特优新等产销对接活动,提高产品知名度、品牌影响力和京津市场占有率,打造当地旱碱麦“金字招牌”,全市三个旱碱麦产品先后获得“绿博会”金奖。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