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坐落在北房镇文化中心内的北京市怀柔区科技乡村振兴工作站内,一片繁忙。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来自全区9乡镇内的22家涉农单位的“新农人”手拿供需表寻找着来自全市9家院校学会的18名专家“窗口”,满怀喜悦地请教着自己需求实现的办法,专家老师们微笑着接应具体需求,推介各自服务领域和科技资源,这是3月24日下午发生在怀柔区科协组织召开的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供需会上的一幕。
“这场供需会真是一场‘及时雨’,特别是北京农学会、北京作物学会的专家老师推荐的新技术新品种,对深山区的我村合作社来说,非常接地气。”来自怀柔区宝山镇松树台村的第一书记尤晶颇说。
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何裕建教授深有感触地说:“我是搞土壤分析研究的。这几年,通过参加怀柔区的供需会,面对面地与农民接触,收获很大。通过合作,帮助乡亲们土壤改良,使区内怀北镇的红肖梨品质高了,果农收入提升了。去年,我们在北房镇建立了博士农场,种植的花生质优价高,亩产增收3000多元,很受欢迎。今天,我又与几家达成了意向,找到了结合点。”
当天供需会上,有着北京“北极乡”之称的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的喜鹊登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涉农单位通过与院校学会“面对面”有效对接、“点对点”细节沟通,就怀柔特色农产品开发和深加工、品种改良和选育技术、果树病虫害有效防治、农产品电商销售、科农政策咨询和信息交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现场签订了42份供需对接合作意向单,并且一起实地参观了相关公司,现场感受了航天种子带来的科技成果。
怀柔区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供需对接会,是在北京市科协创新服务中心的强有力支持和前期学会与农户双方提交供需意向基础上的进一步推进,也是助力怀柔区全面推进“科学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有效举措。我们在发挥乡村振兴工作站牵头作用的基础上,把科技惠民抓扎实,把科技资源用充分,把科技平台运用好,培育更多的高质量带头骨干企业和合作社,形成点上开花、面上结果效应,带动更多的农户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享受科技带来的致富成果。近三年来,怀柔区科协年年组织供需对接会,先后在桥梓镇、北房镇、琉璃庙镇西台子村培育乡村振兴示范点9个,为全区相关涉农单位达成百余项合作意向和合作帮扶协议。
作者:罗东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