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文旅 详情

盆罐庄村千年陶火淬炼振兴路——记天津市宁河区以非遗活化探乡村治理新篇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林单丹
  • 2025-03-25 16:04:27

“流量不是目的,富民才是根本!咱们要让老手艺长出‘新肌肉’。”驻村第一书记冯超超举着直播补光灯,在窑厂里穿梭。这个“85后”干部的工装裤上沾着陶泥,手机支架上架着多台设备——抖音直播、微信接单、后台改价全不耽误。

他身后的天津市宁河区板桥镇盆罐庄村里,千年窑火正映照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非遗陶艺年收入突破500万元,无意间带火的土鸡蛋直播日均售出数十单,农户均增收近万元。

老手艺解锁新活法:第一书记的“流量突围战”

“家人们看这‘福碗’,釉色温润,寓意吉祥!”2022年寒冬,冯超超第一次举着手机冲进窑厂直播时,哈气在镜头前凝成白雾。零下10℃的窑洞里,他裹着军大衣连播3小时,换来37个粉丝、2单成交。“当时手冻得按不动屏幕,但看见‘已下单’弹窗时,我知道这事能成。”

这位宁河区委组织部选派的驻村书记,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三把火”:烧旺窑火、点燃心火、引来客流。面对非遗传承断档、民宿空置率高、“甑乡”IP未激活的困局,他带着两委班子啃硬骨头——白天走访老匠人,夜里研究短视频算法。“韩老师,咱把饭甑改成‘一人食’文创,年轻人准喜欢!”“李哥,直播间得讲战国纹饰的文化故事!”

半年间,冯超超的抖音号“盆罐村第一书记”粉丝破万。他独创的“沉浸式直播”让网友直呼“上头”:举着自拍杆探秘古窑,带网友“云体验”拉坯上釉,甚至把村民代表大会开成“选题策划会”。“现在连70岁的韩大娘都会问:‘超超,今天拍点啥?’”

陶韵里长出“共富链”:从一人火到全村旺

“鸡蛋挂小黄车了没?后台改价抓紧!”清晨6点,冯超超已骑着电驴在村里转悠。后座筐里,养鸡大户韩庆满家的红壳蛋还带着余温。“以前鸡蛋赶集卖,现在直播间秒空。”老韩的300只鸡日产30斤蛋,去年增收万元,“冯书记给俺们安了‘云上农贸市场’!”

流量裂变催生业态升级。在宁河区和板桥镇的支持下,村里打造“陶艺+民宿+活动”矩阵:端午诗词雅集吸引文人墨客题咏陶器,田园音乐节让古窑变身露天舞台,星空露营基地的篝火映红游客笑脸。“我们不做‘盆景式’旅游,要让村民全链条参与。”他设计的“积分制”将环境整治、文旅活动志愿服务纳入考评,村民在游客活动中积极服务,在销售区寄卖得利,每位村民都成了文旅活动得受益人。

站在充斥着陶元素的“乡村生活体验馆”前,冯超超的手机不断弹出消息:南开大学设计团队发来“陶艺盲盒”方案,短视频流量扶持到账,“丰收节”“陶艺节”策划通过……“接下来要带大伙儿玩转跨境电商,让金门古陶器摆进欧洲家庭!”他的愿景正在兑现。

窑火不熄处,匠心正年轻。冯超超的驻村笔记里写着:“乡村振兴不是造景,而是点燃每个人心里的那团火。”当60岁村民张瑞华在民宿铺床单日挣百元,当“00后”返乡青年用AI设计陶器纹样,当养鸡老汉笑着算“手机上的糊涂账”,千年甑乡的故事证明:最动人的振兴,永远是让农民成为“主角”的振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林单丹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