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云南石林县:产业融合融出乡村振兴人气与底气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葛羚羚
  • 作者:蒋碧霞
  • 2025-03-25 17:40:31

麦稻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虽然天气渐冷,但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长湖镇的红薯地里却异常热闹,大机械、拖拉机、小汽车穿梭田间,机器轰隆声、呼声、谈笑声,不绝于耳,田间地头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跨界联动,激发增收新活力

中叶合作社监事长毕云春正带领工人们抓紧掏挖烟后轮作的红薯,掏挖、去泥、分拣、装箱流水线工序后的红薯,将按照客户订单需求,启程运往省外的供应商超。一旁的合作社理事长正接受石林县融媒体的采访,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并热情地邀约着大家到园中体验采收,品尝美味。

小麦示范种植基地里,绿意盎然;大可乡的瓜蔓上结出“致富瓜”,枇杷树上挂着“致富果”;鹿阜街道清香湖的红薯地里“话丰收”。近年来,石林县积极探索“烤烟与非烟”融合,探索“烟叶+N”多元产业组合,逐步实现粮烟果协同产业成为农文旅融合的农业实践园。农业产业园中客旅不绝,美丽彝乡淳朴民风在沃野处完美体现。

“烟叶+N”让农民喜笑颜开。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在多元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烟叶产业始终坚持以技术驱动产业升级,以科技创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烟地、粮地“一张图”,融出发展底气。稳定农业首先是稳定“土地”,稳土固农是农业稳定的基石。

“这几年我们村地里变热闹多了,这片地,现在的承包价格比前几年可是翻了两番不止。”石林县舍色村委会书记毕红忠介绍说,以前村里这片地是石头多、不通水、不通路。2020年在当地政府和烟草部门的合作下,建成了2000余亩的高标准烟田,“石头地”“缺水地”变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耕、涝能排”的“香饽饽”。截至2024年以来,以提高烟叶质量和促进烟农增收为目标,将基本烟田纳入当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规划建设范围,石林烟区共建设6件高标准烟田,在建1件高标准烟田,累计项目建设可达2.16万亩,为彝乡融合发展厚植了根基,打足了底气。

石林县烤烟种植历史悠久,烟区坚持做强烟叶主业,用“金叶子”持续保障烟农的“钱袋子”,以烟业发展带动大农业全面提升。

“铁牛”“无人机”“北斗+农机”,越来越多的机械驰骋在红土地上,产区机械化生产力得到不断提升,切实发挥好全国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排头兵、领头羊作用。智慧育苗、病虫害智能检测系统、框烟物流等数字化建设不断发展,持续拓展数字化建设,对机耕、打塘机械进行数智改造,100%推广“无人机”智能监测技术,逐步完善烟草农业从育苗、田间管理、烘烤到收购调拨全环节数字化精准管理,产区数字化生产力得到不断提升。100%实施土壤保育、育苗盘、废弃地膜及农药包装等废弃物回收、STP项目、专业化植保、田间鲜烟叶农残快速检测和绿色新能源烘烤、实施“生防+物控+生调”严格执行禁用农药零检出,高危农药零超标,产区绿色化生产力得到不断提升。通过引入智能化生产线、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技术,提升了烟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积极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行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业兴,百业旺。在烟田谋“粮”策,以融合促“耕”基

深化粮烟作物在产业规划协同、设施装备共享、生产技术互利、种植主体共育等方面的融合发展。科学规划烤烟与轮作作物种植,明确了烟叶主业与菜豌豆、紫甘蓝、小麦、玉米制种、红薯及羊肚菌不同作物之间的生产关键时间节点,合理高效开展烟薯、烟豆、烟麦、烟菌轮作,合理利用土壤肥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进行烟草机械宜机改造,用于红薯地翻犁、栽种、施肥、盖膜、掏挖,实现烟草机械多效运用、一机多用。石林烟区坚持“烟田即粮田、烟农即粮农、烟机即农机、烟技即农技”基本思路,以烟田资源要素高效利用推动耕地有效保护,将烟叶种植的较高效益进一步转化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促进耕地保护的有效助力。

人不闲,地不闲,烟田变“良田”。近年来,全县共建有5个国家局烟区产业综合体,打造“烟叶+N”特色产业体系,种植苦荞、玉米、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配合种植豌豆、羊肚菌、西葫芦等经济作物,实现每个综合体内烟农增收总产值年均达2500万元以上,持续强化产业综合体在烟粮协同、现代生产、产业融合、助农增收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融出彝乡新颜貌

烟草产业的多元化融合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更体现在社会价值的创造中。

打造产业综合体,以合作社为平台,建立劳务中心。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依托,除直接经济效益,还为烟农送技术、拓富路,带动近5万人口就业,培育职业烟农近8千名。

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从水浇地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到大型烟草水源工程建设,石林烟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05年以来,建设烟叶生产基础设施2.3万件,烟水工程9千件,投入建设资金5.65亿元,受益烟田面积20余万亩;建成昆明市第一件烟草援建水源工程—矣马伴综合型水源工程,解决了板桥街道矣马伴村委会及大可乡中龙村委会2990人的饮水安全和4640亩农田灌溉供水。

对和摩村开展结对精准帮扶,通过烟草产业带动,4年间,脱贫户户均收入提高三倍。2022年,该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石林街道入选“2022年云南省绿美乡镇”。积极融入地方乡村振兴,助力圭山矣美堵村深化人居环境整治,让高寒山区旧村落焕发现代乡村新活力,矣美堵村被评为“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村”。

通过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烟草产业与百姓生活的深度融合,让石林彝乡“烟火气”更加浓郁。

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石林烟草产业作为当地的传统行业,正以创新驱动和多元化融合为引擎,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的新路径,进一步加快形成一批成熟稳定的粮烟双优产业集群。通过跨界联动、资源整合与品牌重塑,烟草产业不仅融出了“人气”,更夯实了“底气”,焕发出浓厚的“烟火气”,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作者:蒋碧霞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