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油菜花海,漫步田间,沉浸川西民俗风情,品尝地道农家土碗蒸菜,体验亲子田园艺术的独特魅力,夜宿林盘民宿,聆听稻香伴蛙鸣……“刚刚骑了双人自行车,和家里人在油菜花田旁野餐打扑克,有种回到童年田野生活的感觉。”来自成都的游客王南一边陪伴孩子制作青团一边激动地表示,下次会带父母前来,相信老年人会更加喜爱这种田园趣味。
图为游客在油菜花田里拍照留念。
3月21日,记者跟随“春行田野”2025年媒体采风活动来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祥龙社区的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稻乡渔歌”)。这片占地约15000亩的土地,被誉为成都市“十大最美川西林盘”。自2018年签约落户以来,稻乡渔歌已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带动了本地50%的用工量。昔日的传统村落,如今已华丽蜕变为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乡村美学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成为远近闻名的打卡胜地。
“产业园将老川西木构老宅重新改造,还原川西民居建筑特点,留住乡村特色、留住当地居民。”稻乡渔歌工作人员介绍。稻乡渔歌采取“合作社+公司+职业经理人”模式与当地村委会共建乡创平台,有效增加当地收入。
图为游客们在油菜花田旁打麻将。
唐红梅是祥龙社区村民,如今居住在产业园内的集中安置小区。2021年,曾在外地从事民宿、餐饮等行业的她,去年成为产业园内“柿子小院”的店长。“现在骑车3分钟就能从家到店工作,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她满意地说。“柿子小院”在产业园区众多白墙灰瓦的建筑风格中,依然保持着其黄土墙的原始风貌。该餐厅的前身是一处闲置的农房,因一棵独特的柿子树和四合院的布局,被改造成为集餐饮、茶饮、休闲为一体的农家乐,如今,在产业园内颇受欢迎。
通过合作+分红等多种方式,产业园盘活利用了包括柿子小院在内的6处集体资产,带动集体经济一次性增收190万元,持续增收13.5万元/年,吸纳当地就业创业人员50人以上。
游客们在体验“柿子小园”里的团建活动。
“稻乡渔歌项目建成后,祥龙社区整体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得到了很大的变化。老百姓很满意,今后还会更美好。”祥龙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把稻乡渔歌打造成“田园+教育+商业+民宿+旅游+文创”的新型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实现了村委会、村民、企业及社会各界从以往的“单一发展”,转型为“命运共同体”。
作者:姚汶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