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河南省息县小茴店镇大竹园村沟渠施工现场,可见沟渠两侧一派繁忙景象,随着阵阵轰鸣声,挖掘机挥舞铁臂,开足马力对淤堵不畅的渠段开展清障和疏浚工作,村民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纷纷拿着铁铲等工具加入清理行动中,将河岸两侧淤泥、碎石、杂草枯树枝等一一清除干净,一段段新挖的沟渠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原来这渠是脏乱差,现在通过沟渠连通从环境上看也美观,对农田以后抗旱、排水,都有很大的帮助。”大竹园村竹东村民组村民陆峰说。
水脉系民生,沟渠畅则农田兴。水渠是灌溉的重要渠道,也是春耕生产的重要保障。当前正值大春作物播种的好时节,为有效改善渠道环境,避免因沟渠堵塞引发水患,保障农田灌溉用水,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息县小茴店镇抢抓农时,主动作为,组织开展清理水渠杂物淤泥,提升农田防洪排涝能力,多措并举开展农田沟渠整治行动,为农业丰收注入动力,让民生福祉在沟渠治理中源远流长。“沟渠连通,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能够让我们种植大户种植粮食得到保障,旱能浇,涝能排。”大竹园村种植大户李海说着竖起大拇指。
同样火热施工的场面在小茴店镇易老庄村也在开展,该村支书史洪松组织人员机械对麦田旁的田沟、路沟、主排水渠进行疏通清淤,挖掘机开足马力,新挖地边沟渠,做到沟沟相连,纵横交接。史洪松介绍,在镇里的号召下,我们村积极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参与这项工作,主要在大型挖机对河道清理后,我们村民负责对河道两侧道路进行平整,每天都有五六十人参加。
易老庄村民易莉莉说:“沟渠年久淤塞严重,杂草丛生,一到旱季,农田干裂,庄稼盼水无望,碰上雨季,排水不畅,乡亲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次好啦,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解!”
为高标准完成沟渠治理工作,小茴店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专班,通过科学研判、精准设计,采取以“清淤点、疏堵点、连断点、治污点”的工作措施,以行政村为战区,按图施工、挂图作战,确保全镇沟渠连通工作统筹施工、压茬推进、协同会战。小茴店镇镇长夏天宝介绍,自启动沟渠连通整治工作以来,锚定“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目标,利用“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筹集资金50万元,对全镇涉农需疏通的沟渠、堵点、淤点、断点等实施靶向施策、全面施治,逐村推进农村沟渠连通整治,着力畅通沟渠“微循环”、联通“大动脉”。
截至目前,小茴店镇已完成疏通沟渠3.6公里,打通堵点6个、淤点6个,真正以“小沟渠”服务“大民生”。“沟渠的清淤清杂不仅保障沿线农户的引水灌溉,也为防汛抗旱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离全面完成沟渠连通还有一定距离。我们采取班子成员包村,乡干部包段、村干部掐段分包的方式,明确责任,实行人人肩上有指挥、千斤重担大家挑,持续推进、不留死角、全域整治,全力推进沟渠连通,保障灌溉水渠的排水、引水畅通。”小茴店镇党委书记王中涛说。
在息县孙庙乡,沟渠疏通工作也由该乡党委、政府牵头协调,村干部带头参与,群众自发投工投劳,形成了“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的协作机制,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目前,孙庙乡累计疏通主干渠35公里、支渠87公里,惠及农田5000余亩,灌溉效率持续提升,排涝能力有效增强。
据介绍,息县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以“三沟四渠”(田沟、路沟、村沟和干渠、支渠、斗渠、农渠)为重点,小茴店镇、杨店乡等5个乡镇已按照沟渠连通规划图全面推进,剩余18个乡镇街道办,正在有序推出各行政村沟渠连通规划图。截至目前,全县已排查沟渠总长度4951公里,需要开挖疏浚沟渠总长度1770公里,已投资2208万元,开挖疏浚沟渠总长度1104公里。全县农村沟渠网络体系完成后,实现“河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做到旱涝保收,为粮食生产、农民增收打牢坚实基础。
作者:余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