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木兰围场 常来常想”2025河北围场特色产业暨文旅招商推介会(以下简称“推介会”)在四川成都举办。此次推介会由中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借助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的平台,旨在推动围场森林“四库”(水库、粮库、钱库、碳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为“木兰围场 常来常想”产品展区。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历史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美不胜收,生态资源极为丰富,素有燕赵大地“绿色生态明珠”的美誉。素有燕赵大地“绿色生态明珠”的美誉。曾经,围场见证过康乾时期“千里松林”的壮丽,也经历了塞罕坝仅存孤松的落寞。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办副主任温亚楠在推介会上介绍,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曾是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一部分,后因开围放垦、山火沦为荒原。1962年,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369名青年响应号召奔赴此地。63年来,三代塞罕坝人累计种树5亿多棵,将森林覆盖率从7.62%提升至60.25%,建成世界最大人工林海,铸就塞罕坝精神。
“淡水育苗+深远海养成”的围场三文鱼、融合南北风味的“画木兰”陈皮杏仁露、让中药养生从药罐走进茶杯的“塞罕正黄芪”米炒黄芪茶、清爽解腻的沙棘山楂复合加气果汁、国内首创的粉条酒、有“液体黄金”之称的灵芝孢子粉……如今,围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挖掘生态优势,全力推进森林“四库”建设,促使县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打造出多个知名绿色生态品牌。
推介会还播放了《零碳生活体验官的一天》Vlog,生动展示了体验官在围场的“碳中和”体验之旅,讲述了围场从森林碳汇到碳中和酒店的低碳发展成果。
图为活动现场的项目合作协议签约。
此外,现场还启动了“跟着人民网游塞罕坝体验河北承德围场独特魅力”大型文旅宣传活动,围场家乡推荐官于思齐邀请100名网友成为塞罕坝体验官,开启深度生态文化之旅,沉浸式感受围场的皇家文化、生态景致和满蒙美食。
在签约环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森海牧歌(浙江)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润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励信投资集团以及重庆慢屋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这些签约项目将为围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者:姚汶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