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云南砚山:探寻蓝莓的鲜甜密码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郭诗瑀
  • 2025-03-28 10:55:28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对于高品质水果需求的增加,大棚基质蓝莓种植逐渐成为了很多种植户的选择。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平原镇的光筑集团回龙农场,1100多亩设施蓝莓种植基地里,一颗颗比硬币还大的蓝莓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农场长张运从枝头挑了一颗通体蓝紫色、又大又圆的蓝莓递给记者,咬一口,甘甜的汁水在口腔迸开,厚实的果肉是蓝莓小果比不了的口感。“您看这些蓝莓很多都是24毫米的超大果型,鲜甜的密码就藏在这个大棚里。”

他示意记者低头细看,原来棚里所有的蓝莓都是“盆栽”的,与传统地栽相比,这种基质栽培模式让蓝莓的根系更加发达,营养吸收更加充分。同时,它便于管理,挂果快、产量高,而且栽培出的果实更大、口感更佳、品质更可控。9月即可采摘上市,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长达半年的采摘期,为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蓝莓。

蓝莓的美味背后,是科技力的“加持”。大棚里的每一盆蓝莓都连接着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营养液配好后通过滴管直达蓝莓根系,可以实现精准灌溉,保证了蓝莓的果径和口感。此外,蓝莓喜温差,通过热风机和防冻门智能调控温度,为蓝莓生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蓝莓品质的保障还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记者发现,这里的蓝莓每一片都贴有一个工人码,意味着这片蓝莓由该工人负责采摘,采摘前扫码记录,戴上消过毒的指套,将摘下的蓝莓按大小、品质分类放入不同的采摘桶中,既便于统计采摘量,又实现了质量追溯。这种细致且高效的管理方式,确保了蓝莓的品质始终如一。

高品质自然带来好价格,“在这里长出来的蓝莓,主要发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目前市场售价能达到每公斤200-300元,年前最高能达到400元。去年我们农场蓝莓产量达1200吨,产值9000多万元,今年进入盛果期后应该会更高。”张运介绍。

蓝莓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现代化,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张运告诉记者,蓝莓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养护、采摘等环节大量依靠人工,每年约有6个月采果时长,日常除草、松土、整枝等管护期间用工需求近百人,采摘高峰期近千人,让群众不出远门就能实现就业。

沐绍菊就是其中的一位员工,这个采摘季她全程参与,在农场上班多劳多得,每天平均收入200多元,一年四季都有零工可做,如采花、扫地、剪枝、拔草等,增加了她的收入。

目前,砚山县已发展设施蓝莓1.24万亩,每年预计有1.8万吨蓝莓鲜果销往全国各地,砚山蓝莓凭借先进的种植技术、严格的质量把控以及完善的产业体系,正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郭诗瑀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