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农金动态 详情

党建领航聚合力 金融赋能惠县域——记四川资中农商银行公司治理创新与社会责任实践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王琴
  • 作者:刘静
  • 2025-03-28 13:28:34

2024年,四川资中农商银行围绕“强基固本、开拓创新、提质增效”总体思路,坚守市场定位,践行普惠金融,聚焦主责主业,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上初心如磐、笃定前行,稳步推动各项业务健康发展,在助力县域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236.46亿元,较年初净增20.5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0.30亿元,较年初净增11.77亿元;同时获评省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资中县“纳税大户”、资中县政协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及人大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顶层设计:坚持党建引领,法人治理规范运行

聚焦党的引领和建设。该行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法人治理相统一,把党的领导融入法人治理各环节,将党委研究讨论作为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从严从实执行“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全年召开党委会议18次,其中专题研究党建工作2次、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2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3次,为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锚定方向,推进30余项重点任务积极开展。该行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设支行和部室党支部,撤销不合规的党支部,选优配强支委班子;全年发展党员13名,党员发展工作稳步推进,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规范组织生活,开展民主评议党员、“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等活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开展党支部联建、党纪学习教育等多元活动,评选“党员示范岗”68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该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着力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尤其是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与管控,形成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

强化公司治理规范运行。该行充分发挥董事会职能作用,2024年组织召开股东会1次,审议通过17项议案和报告;召开董事会季度例会4次,临时董事会6次,审议通过112项议案和报告。内容涉及修改公司章程、财务预算决算、利润分配、风险管理等事项,进一步有效提升董事会履职质效。该行配置齐全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人员,建立健全各治理主体议事规则、运行规则、管理制度,界定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和主要工作内容,强化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及时沟通和有效联络工作,相互交流相关情况和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及监督的有效性。该行通过组织董事参加公司治理、听取该行经营业绩、审计情况、监管政策通报等事项,建立董事履职档案和履职情况,加强评价结果在各治理主体之间关于岗位、薪酬等方面的运用,引导其改进履职行为,推动“三会一层”规范自身运作。

健全内控管理机制。该行董事会制定全年工作目标,促进高级管理层全面完成既定目标,规模稳步提升,质效稳中向好。2024年末,该行累计实现各项收入10.41亿元,同比增加1822.93万元,增长1.78%。其中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增加1736.35万元,增长1.70%。该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积极开展关联交易更新、披露,接受监管机构和利益方的监督;扎实推进制度执行力建设,多措并举,保证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在各个环节落实落地。该行制定股权管理办法,规范股权转让、质押、冻结等事项,在股权管理上做到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开展畅通与股东间的沟通联系,及时向主要股东传达监管要求及政策导向,切实推进主要股东依法履职。该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本行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主责主业:坚守市场定位,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推进产业提质增效。该行积极支持地方特色产业、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对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支持,加大对资中血橙、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的信贷投放。截至2024年末,该行“10+3”产业贷款户数1572户、余额13.23亿元,发放肉牛产业贷款213户、金额1.17亿元,占全市银行业肉牛羊产业贷款总额的43.68%。该行用好用足货币信贷政策,推进金融向实体让利。该行支农再贷款余额8.3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10.59亿元,创业担保贷款余额4447.75万元,惠及该行2100余户小微企业客户,直接让利6000万元,合计申报各类贷款贴息约4517.01万元。该行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向资中县宏和丝绸有限公司、四川天艺种业有限公司分别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500万元、2200万元,截至2024年末,该行科技贷款余额1.20亿元,累计投放1.24亿元,较年初净增0.23亿元,为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做好扶微助小工作。该行派驻专人对接县投促中心和血橙协会及工业园区,第一时间掌握招商引资企业、本地回乡创业企业等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对接地方国有平台公司,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切实将地方经济发展同农商银行的发展紧密结合。该行密切关注成渝双城经济圈项目和县域内2024年的重点项目,制定“五类重点企业客群”专项营销活动方案,对客户积极开展走访活动。该行大力推行“重信用、重现金流、轻抵押”的贷款方式,实现融资条件新突破,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新担保方式,着力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难问题。截至2024年末,该行10万元以下小微信贷额度客户达26903户,占比53.27%,较2023年净增1400余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4.14亿元,普惠涉农贷款余额52.15亿元。

抓好信用体系建设。该行扎实推进“信用三评定”工作,对信用镇、信用村、信用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户进行评定,截至2024年末,评定信用镇9个、信用村174个、信用农户23.5万户,评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户数1694户;录入“蜀信e·小额农贷”建档客户数41万户,预授信户数30.55万户,预授信金额11.62亿元;用信户数25391户,用信余额18.06亿元;采集个体工商户信息21338条,授信19862户,授信金额42亿元,用信户数11862户,贷款余额32.1亿元。该行信用贷款客户数42757户,占该行贷款户数的83.93%,较2023年增加1.6个百分点。该行全面推广线上互联网贷款,根据市场需求,该行推出了“蜀信e”系列贷款,其方便快捷的使用场景取得较好社会认可度,截至2024年末,贷款余额净增3.41亿元,客户数净增2545户,增幅分别为12.51%、8.71%,贷款余额占全行各类贷款(不含贴现)余额的25.41%,市场拓展迅速。无抵押、无担保的低息信用贷款模式,有效解决群众融资难题,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推动信用变信贷,“贷”动乡村振兴“加速跑”。

普惠金融:强化使命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该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该行在全县设置农综站、便民服务取款点等助农设施336个,布放POS、EPOS机具198台,方便农民“足不出村”办理各类金融业务;有效利用“食堂通”场景应用拓展学校食堂,与球溪中学签订协议,成功落地“食堂通”项目建设,布置42台服务终端,服务师生近8000人;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103个,搭建大学生在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截至2024年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2.86亿元,累计投放1.9亿元,较年初净增2300万元,为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该行聚焦“中小微弱”客群,持续加大民生类贷款投放,2024年投放创业担保贷款235户4447.75万元;扎实开展新增入学学生首贷和存量在校生续贷工作,为3501名莘莘学子圆大学梦,贷款余额5653.58万元;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发展产业资金需求,脱贫小额信用贷款应贷尽贷,全年累计投放帮扶小额信用贷款285户、金额894.6万元,坚守“金融为民”本色。

提高养老金融质效。该行支持四川衡田颐康康养服务有限公司流动资金贷款余额650万元,助力资中县首家正式投入运营的公建民营大型养老机构发展。该行做好厅堂老年人服务,对所有网点进行“适老化”改造,建立无障碍通道、业务指示牌等便民设施,提供老花镜、爱心座椅等爱心设备,并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提供上门服务,保障老年客户的特殊金融需求,提升老年人业务办理体验感,目前网点“适老化”改造覆盖面达100%。该行成功打造2个“适老化”示范网点,累计代发基本养老保险金1.6亿元,代销商业养老保险400万元,全年为孤寡老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各类上门服务146次。该行强化老年人金融反诈引导宣教,增强老年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切实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农商力量,并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形式,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提供帮助和支持,传递社会温暖,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强化金融知识普及。该行建立金融知识宣传长效机制,持续组织开展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金融知识普及月”等系列主题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普及教育,包括金融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金融知识、进行案例警示教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反洗钱等金融宣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融消费观念,进一步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惠及受众超3万人次;关注社会和金融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加强对社会公众正面引导,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资中农商银行紧扣县域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坚决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始终以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扎实推进“三大银行”建设,不断拓展服务“三农”的广度和深度,践行农商使命,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农商力量。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