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他,用笔书写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李婧
  • 作者:李晓林
  • 2025-04-02 15:37:23

滇中春早,松涛阵阵。惊蛰时节的云南省楚雄市东华镇路上村,几个忙碌的身影正赶往田间,俯身查看中草药百部的越冬情况。

刘世鸿(右一)走村入户。

“老李,百部咋个样?叶子给有落?春节前的收购价涨了多少?”云南中烟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驻路上村工作队员刘世鸿一边询问种植户李万应,一边用手机拍照。同时,他已在心里默默记下,一旦返回驻地,他就在那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下村民的反馈。

这位皮肤晒得黝黑的驻村工作队员,已经在乡村振兴一线奔走了整整八年。

2018年5月,正值脱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原本在企业工会工作的刘世鸿主动请战,成为红塔集团楚雄卷烟厂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的一员。到达新的岗位后,他和其他同事白天进村入户,走访贫困家庭;夜晚整理工作笔记,收集情况开展调研。

从武定县大山深处的傈僳族村寨,到楚雄市东华镇马龙河边的彝族村庄,他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山乡热土,用真心实意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在一次走访结束返回驻地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他心头的火花被点燃。

“我要用笔去记录,用心去感受、去描绘,传播那些发生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事业中的点点滴滴!”

这是刘世鸿当时的初心。正如其所言,脚下有泥方能笔下有情,他将自己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拳拳深情书之于笔端。平时,他和其他队员一道爬山涉水进村入户;得空,他就在自己的书桌前笔耕不辍,用文字记录下这片土地的变迁与发展。

从潜心研究稿件写作的要求,到多读《史记》《群书治要》等经典书籍汲取营养;从随身携带的采访小本,到夜晚冥思苦想创作稿件。在同事眼中,这个每次下村总是又拍照又记录的“泥腿子记者”有双特别的眼睛。

在他的反复修改打磨下,《争做中草药种植的“土专家”》《温室大棚种草药,种出致富好“钱”景》《自己动手,解决中草药大棚施肥难》《筑巢引凤抓“鸡”遇》《从“坦克兵”到“村支书”:勇当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盏盏明灯照亮乡村振兴路》《一家一户皆风景、美丽乡村入画来》,《“迷哒鸡啄开致富门》等多篇稿件出炉,一个个标题令大家由衷赞叹,一篇篇稿件逐渐登上各大媒体。

文章的内容,从普通村民到驻村队员,从产业发展到乡村变化,从农技指导到政策解读,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滚烫的乡情。

“刘老师,走去我家尝尝今天炖的‘迷哒鸡’!”“刘老师,今年春节再帮我家写两幅对联噶!”走在乡间小路上,此起彼伏的招呼声不绝于耳。

“路上村的村民们实在太可爱了!”这个把人生中的宝贵时光献给乡土的男人,憨厚地笑着说,“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我愿永远做个忠实的记录者。”

作者:李晓林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