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三举措培育高素质农民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葛羚羚
  • 作者:王彦英
  • 2025-04-07 18:54:3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就需要培育一批爱农业、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结合河北省涉县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工作,通过开展理论、技术、产业三方面培训,解决了农民“被培训、学不好、用不上”等问题,持续提升了农民培育的质量和效果,成为乡村振兴新抓手、新引擎。

以理论学习为牵引,培育高素质农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没有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就不可能有全县的乡村振兴。造就一支理论素养过硬、具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商业头脑、农业技术水平够高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是党的农村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人才前提和基础。培育新时代高素质农民,一方面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理论指导。缺乏理论素养,就会方向不明,是非不清。通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训,让广大农民熟知党的农业农村政策。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转变,作为新时代的农民,包括农村基层干部必须懂政策、懂市场、懂科技、懂管理、懂法制,切实增强依法依规办事的政策水平,才能抓住“要领”,找准发展的切入点,真正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以技术实践为支撑,培育高素质农民

“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里无粮”,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必须普及现代农业技术。涉县作为山区农业县,始终坚持在中药材、冷水鱼、蛋种鸡、干果、果酒等特色主导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和电商直播等领域求发展。在培育农民工作中,采取“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一是着重讲授农村电商、直播带货、中药材种植培育、农文旅融合、民宿产业发展等方面内容;二是拓展签约三家“实训基地”为学员提供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技术实验室”“人才孵化园”的功能,让学员在基地能够发挥一技之长,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把学到的知识跟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学用贯通,为全县农业技术推广和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了更好的支撑。特别是近几年农村电商产业蓬勃发展,充分发挥了在乡村振兴中的赋能作用,走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电商发展新模式,持续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以产业振兴为目标,培育高素质农民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也是对新时代有理想高素质农民的现实要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从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到现在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农业,农业生产方式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家乐、乡村民宿、乡村旅游……这些曾经被视为“副业”的乡村产业,如今在电商的助力下,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可以说,当前农业产业发展已经时不我待,这就需要农民转变思想,敢于创新。近年来,涉县在产业发展上形成了中药材、冷水鱼、干果、蛋种鸡、果酒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产值4.5亿元。冷水鱼养殖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休闲养殖示范基地,华裕蛋种鸡供应占到全国市场份额近1/4,这些都是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农博士”等高素质农民投身“三农”事业换来的成果。

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走规模化经营之路。二要坚持走质量兴农之路,抓好全县中药材、冷水鱼、干果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推进农业导向由增产向提质转变,打响叫亮特色农业品牌。三要走好三产融合之路,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分享好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四要当好农村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 。“自己富了不算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才算富”。要在抢抓政策机遇、整合市场信息、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领更多的农民群众走出一条依靠技能就业、增收和成才的发展道路。

作者:河北省涉县农业农村局 王彦英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