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耕时节,4月15日,黑龙江省鹤岗市兴安区峻元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的农田里,一台格兰智能穴施肥播种机正在黑黝黝的地里穿梭。
在合作社办公区,农机智能管理系统大屏幕上,足不出户就可以实时掌握田间地头的生产作业情况。
“今年,这台播种机采用毫米级定位技术,实现种子精准摆放,搭载智能气吹系统,播种速度可达15公里/小时左右,较传统机械效率提升30%-50%。这些智能农机,不仅省时省力,还能精准作业,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峻元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树元说。今年,合作社引进了三台格兰智能穴施肥播种机,尽显“科技范儿”。目前,峻元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智能农机的占比达到六成以上。
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和托管服务,吸纳了周边180多户农民加入,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农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益,还能在合作社打工,增加收入。智能化耕种、规模化经营的合作“新模式”,描绘了农户增收致富的美好前景。
今年,兴安区将“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农人”四新要素紧密融合,不断引导辖区生产经营主体建设智慧农田,提升粮食单产,稳筑粮食安全“压舱石”。
新品种是核心,引导种植主体引进高产新品种。提单产,良种是关键。兴安区结合积温变化适时调整粮食品种,引进高产、抗病、果穗均匀、品质优良的“迪卡”2235和1563等密植玉米品种,经过两年的试种,增产效果在不同田块实现10%-20%的增产。
新技术是动力,为智慧农田注入新活力。兴安区积极引进大垄密植、品字形摆放、水肥一体化、大豆根瘤固氮等新型农业种植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量。目前全区使用大垄密植技术的农田占60%以上。除种植技术外,兴安区与“黑土粮仓”三江项目首席科学家,刘焕军研究员团队达成合作,在鹤岗首次引入遥感技术和测土配方技术。通过持续采集耕地的土壤养分含量、作物长势指标、病虫害分布等关键数据。根据数据定制专用肥料,由智能农机精确播种和变量施肥。
新装备是创新,智能装备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今年,兴安区利用各种农机惠民补贴政策,重点加强智慧农机装备的推广,不断引导种植主体对农机具更新迭代。先后引进德国CLAAS联合收割机、麦塞弗格森大马力拖拉机、大型植保无人机、德国格兰气吹式播种机等各类大型机械120多台(套),智能农机占比达60%以上。其中峻元农机合作社结合发展实际,制造110cm、130cm大垄密植起垄机20台(套),有效提升了全区农机作业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新农人是关键,培育新农人成为大面积单产提升的中坚力量。近三年来兴安区重点通过峻元农机合作社等主体的带动作用,以及高素质农民培训、“头雁计划”、邀请专家授课、植保大讲堂等多种形式为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的人员培训600余人次,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种植、管理水平。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岳海兴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