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文旅 详情

河南省宝丰县:“小魔术”变出了大产业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范亚旭 郭明远
  • 2025-04-16 14:47:12

人间四月,繁花似锦。4月14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赵庄镇产业园,一辆辆满载着魔术道具、特色产品的货车,驶出园区,分赴全国各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如今,我们这里的小魔术已成为大家致富的金钥匙,还带动了好多产业落地生根!”赵庄镇文化站原站长黄振华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赵庄镇群众利用农闲时节,外出搭棚表演、靠卖门票发展经济,辐射带动了周边肖旗、石桥、商酒务等乡镇魔术产业发展。2012年,宝丰县拥有民间魔术表演团体1400多个,从业人员5.5万余人,并催生了当地的道具、音响、服装、大篷等10多个产业兴起,全县民间团体演出收入达6亿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幻术(宝丰魔术)代表性传承人王献坡在表演。

多年来,大家在出外表演魔术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智慧,但随着社会进步,网络的发展,单靠传统魔术表演卖门票发展经济,已失去了优势。面对新的变化,如何更好地促进魔术产业发展?

在前进的道路上,宝丰人借鉴祖上老艺人撂场子,卖针头线脑儿的启示,转变思路,采取表演魔术不卖门票,只卖产品的方式。这一尝试,打破了发展瓶颈,但因所进商品货源远、环节多,本地没有小商品批发市场和物流等原因,造成成本大,利润薄,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鉴于此,宝丰县在赵庄镇建起了小商品批发市场、中国最大的农村图书批发市场、渔具电商产业链供应基地等,出台了电商发展规划和渔具电商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引入了相配套的物流公司等,吸引了一批企业纷纷入驻,激活了发展的春水。

在魔术产业的引领下,赵庄镇建成渔具电商供应链基地5个,渔具产品生产线20条,电商企业120余家,自主品牌18个,电商培训基地2个,带货主播200多人,日均发货量4万单左右,电商销售额上亿元;图书批发市场中的23家商户与22家出版社对接,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年销售额约4亿元,带动了2万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2015年,看到家乡优越的营商环境,便利的交通物流,我回村建起了第一家窗帘厂。现在,我的窗帘厂与周边省市县的50多家实体销售店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年销售额6000多万元,带动村里建起了10多家窗帘厂,产品远销广西、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赵庄镇白店村汇源窗帘厂负责人张明明说。

在赵庄镇大黄村魔术传承所里,62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幻术(宝丰魔术)代表性传承人王献坡说:“魔术是我们这里发展的‘根’。这些年,借助魔术,利用线上的抖音、直播带货,线下销售各类产品,年收入二十万元的家庭,在我们这里到处都是!下一步,我将继续做好魔术技能培训和研究,让魔术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风起好扬帆,奋进正当时。宝丰县用魔术文化引领产业经济发展,用产业经济发展促进魔术文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走出了一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作者:郭明远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