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乌力吉边境派出所立足“4.15国家安全教育日”,结合辖区“边情复杂、点多线长”实际,创新推动“阵地+流动+云端”立体化宣传模式,通过设立法律宣传角、深入辖区走访、线上精准普法等方式,不断提升辖区群众法治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学法、户户守法、携手护边的浓厚氛围。
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在辖区人员密集的居住区、嘎查委员会等区域,设立3个“边境法治宣传角”,通过“展板+手册+咨询”三位一体模式,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法治“充电站”。活动现场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等主题展板10余块,图文并茂展示非法越界、跨境赌博等典型案例,吸引过往群众驻足观看。民警现场发放《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防范典型网络诈骗知识手册》等法律宣传手册,同时派出所公职律师为群众开展“以案释法”和法律法规咨询等活动,累计接待咨询群众2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为群众解答法律疑问24个。小超市老板何文平说:“法律宣传角就放在我们超市旁边,每天有很多人路过都进去看看,这种宣传方式很好。”
针对辖区企事业单位、施工场所、牧民点分散的特点,派出所民警依托“红驼宣讲队”和“警邮便民直通车”,深入辖区5家厂矿企业、6个梭梭林种植施工点、200余户牧民家中开展面对面法律法规宣传宣讲。在厂矿企业和施工工地,民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讲解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安全,谨慎处理牧企矛盾,并对施工现场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现场整改安全隐患5处;在牧民家中,民警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为牧民群众讲解草原法、民法、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法律知识,同时结合“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帮助牧民群众解决民事纠纷3起。牧民巴图反映:“每到春季总有人过来挖锁阳,听了民警讲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之后,我知道了锁阳属于二级保护植物,不允许盗挖盗采。”
派出所民警推动搭建“线上普法课堂”,依托6个警民联系微信群,民警不定时推送边境法规解读、典型案例警示等内容,内容通过“案例+漫画+短视频”等易理解、好吸收的形式推送,今年以来,累计发布信息100余条,覆盖群众2000余人。同时民警还针对牧民关注的“草场纠纷如何处理”“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等热点问题,民警定期开展“线上答疑”,解答问题30余个。在近期发布的“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案例后,年近六旬的牧民达来叔主动联系民警:“近期总有外地电话,说我有信用贷款未偿还,需要缴纳违约金,看了咱们派出所发的案例,我就再不接他的电话了。”
此次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固定阵地强基础、流动宣传补短板、线上平台扩覆盖”的叠加效应,有效提升了群众法治意识和边境管控能力。下一步,派出所将持续深化“法治宣传+ 便民服务”模式,推动法治观念扎根边疆大地,为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贡献积极力量。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