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社会 详情

五峰蹚出茶产业社会化服务新路
——湖北五峰以社会化服务破解“茶园之困”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葛羚羚
  • 作者:李丽 王登府 胡鹏
  • 2025-04-21 11:19:39

茶山叠翠,云雾缭绕。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2万亩茶园不仅是“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更是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老龄化加剧,“茶园谁来种、管、采”的难题一度让这片“金叶子”蒙尘。五峰在全国启动茶产业社会化服务试点,蹚出一条“组织化建强主体、集约化降本增效、标准化规范服务、城镇化强产聚人”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成为全国茶区破解“茶园之困”的鲜活样本。

破局:从“小散低”到“集约化”,社会化服务激活茶产业新动能

春有约,人不误,又到采茶时节。在五峰渔洋关镇大房坪村,茶农曾祥素迎来了不一样的采茶季:以往,曾祥素家的8亩茶园,全靠她一人打理,根本忙不过来;现在,社会化服务队上门了。

五峰县茶产业社会化服务队采茶场景。

这支名为“安帮”的农业服务队成立于2021年,服务队的队员全部来自周边有劳动能力和技术的茶农,机械采摘服务费0.35—0.5元/斤,五峰安帮农业服务队队长向安直算了一笔账:“从大宗茶到春茶,每斤售价在1-2元不等,除开服务费,茶农仍有对半收益,比无人采摘、荒在田里划算。”

除鲜叶采摘外,服务队还可提供深耕施肥、机械修剪、统防统治等茶产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向安直说:“我们服务队最初才9人,现在已经有了70多人,有采茶机35台、轻修剪机35台、重剪机6台、微耕机2台,服务面积最初只有500多亩,如今已经超过9000亩。”他介绍,县里不仅会按实际服务的亩数对队员进行补贴,还针对农机设备购置出台了奖补政策,如果服务队有需求想买,可以采购更多的机器设备。

在五峰,像曾祥素这样的茶农有5.85万人,人均需要管理茶园3.35亩,大大高于人均1.5亩的茶园标准化管理要求。人手不够导致茶园管理跟不上,质量上不来。2023年2月,五峰在湖北省率先启动茶产业社会化服务试点,组建30支由当地务农好手组成的茶产业社会化服务队,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补贴扶持社会化服务队。同时,推广“茶园服务”小程序,茶农“一键叫工”,服务队“跨区调度”,实现劳动力错峰互助。

有了社会化服务队提供的“保姆式”全流程服务,茶农“闲”了下来,茶企却“闲”不住了。五峰的老茶企汲明茶业企业在3月初就组建了茶产业社会化服务队,还邀请该县茶叶发展中心技术人员到茶企茶园,教授服务队队员手工采茶的方法要领和注意事项,40多名队员与服务队现场签订了劳务协议。

五峰县茶产业社会化服务队采茶场景。

汲明茶产业社会化服务队,大多来自于县城城区范围的“陪读家长”,队员黄吉桃说,送完孩子上学就在家里闲着,现在正好利用星期一到星期五空闲来参加采摘服务,挣点零用钱。汲明茶产业社会化服务队负责人沈宏洲说,汲明以生产高品质的精制春茶为主,所以服务队主要为茶农提供手工采摘服务,因手工采茶的标准要求较高,茶企会不定期对服务队队员进行专业培训。他表示,公司组建服务队,也是为了提高采摘品质,有效破解精制茶生产原料不足、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转型:从“粗放生产”到“数字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撬动产业升级

连日来,五峰青岗岭生态茶园茶山连绵起伏,茶树翠绿欲滴,微风拂过,茶香四溢。循着轰鸣机械声一路前行来到茶垄尽头,茶农方承刚站在自家8亩茶园边,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茶园里,几名茶工正两人一组,一人挥舞着电动茶机,一人收拢剪下的茶鲜叶,不一会儿茶袋便“胀”起了肚子。“社会化服务队不仅提高了采茶效率,还帮助我们实现了茶园标准化生产,提升了茶叶品质,可以卖到更好的价钱”说起今年收成,方承刚十分满意。

茶产业社会化服务队给茶园做标准化管理场景。

以社会化服务队为牵引,五峰县构建起“茶企+社会化服务组织+村集体+茶农”四方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提升了茶园管理社会化、标准化、机械化、数字化的水平。五峰联合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选育国家级良种,建成多个生态低碳茶基地,推广“三减三增”技术,绿色防控覆盖率达90%。社会化服务队通过统一培训、规范采摘标准,名优茶占比稳步提升,鲜叶收购价最高达200元/斤。

同时,五峰县还开发“智农云链”平台,实现鲜叶收购、加工、销售全流程数字化,以数字化赋能全链增效。茶园里,指尖一点,即可“召唤”茶工进园;茶厂里,茶叶一倒,就能完成称重、检测、结算等一体化流程。

在五峰采花茶业企业科技园收购点,前来卖茶的茶农络绎不绝,与往年相比,今年卖茶显得格外“简单”。

“多亏了‘智农云链’服务管理平台,大幅提升了收购效率。”采花茶业安全生产部初制车间生产主管张勇介绍,收购茶农鲜叶时,“智农云链”系统首次会录入茶农的相关信息,实时记录每一笔交易中鲜叶的品类、净重、价格等信息,直接生成数据台账,不需边称重边手工记账。茶农再次卖茶时,系统将直接显示其过往录入信息,交易线上结算。

“智农云链”在保证茶叶收购环节信息公开透明的同时,提高了茶叶称重精准度,让茶农更得实惠,也让加工生产和存储管理等各环节数字化、精细化、可追溯,为茶企高效高质生产提供帮助。

跃升:从一产到“三产融合”,社会化服务驱动全链价值跃升

在破解茶叶“无人种”“无人管”“无人采”难题的同时,依托“宜红工夫茶”“五峰毛尖”等公共品牌,五峰打造“茶产业供应链平台”,整合生产、物流、文旅等资源,实现茶产业链社会化服务、数字化服务全链条覆盖,通过信息集成、供需撮合、企业入驻、集采集配、金融服务、技术升级、产品研发、茶文旅融合等功能,推动全链条降本提质增效。

在五峰镇楠木河村、水浕司村等古茶村落,记者看到,每一颗古茶树上都被编号并贴上了二维码。“这些二维码就相当于古茶树的‘身份证’。”五峰茶叶发展中心主任刘成栋介绍,在做好茶园管护服务的同时,五峰对古茶树资源也进行了普查和“精心照料”,通过对全县古茶树进行“一株一赋码”挂牌并接入物联网设备,开展数字化管理、古茶树认养和产品溯源,实现科学高效保护,让古茶树重焕生机。

去年8月以来,五峰先后组织召开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研讨会和古茶树核心保护区建设会,加快推进“五峰古树茶”产品开发、品牌打造和茶文旅融合发展。2023年、2024年,五峰选育出的“五峰212”“五峰310”“鄂茶7号”等3个国家级良种获得“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刘成栋表示,这是五峰充分挖掘、利用本地古茶树种质资源的成果,随着资源普查的深入推进,五峰古茶树、古茶村落将释放更大潜力、发挥更大价值。

“古茶树被编码入库以后还将链接到茶产业供应链平台,实现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物流、仓储、文旅和茶宿等信息互通共享。”湖北长茗供应链企业负责人伍学智介绍。

社会化服务通过组织创新、政策集成、数字赋能,让分散的茶农“攥指成拳”,让沉睡的茶园“重焕生机”,也激活了整个产业转型提质的活力。2023年12月底,《中国茶产业联盟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五峰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试点。2024年,“采花毛尖”获评“中华老字号”,五峰连续11年跻身全国茶业百强县。

目前五峰各试点村农户与服务主体签订茶园托管服务协议已达721户,30支服务队累计完成茶园机械修剪、深耕施肥等服务5.5万亩。到2025年底,当地计划培育40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覆盖75个产茶村、16万亩标准化茶园,力争茶叶农业产值突破20亿元。

作者:王登府 胡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