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厂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漕涧镇。这里原来是一个依赖矿产资源的村庄。可是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这个曾经富饶的山村逐渐沉寂。为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铁厂村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带来了“人气”和“财气”。
“前些年,随着矿区关停,矿产工人纷纷离开,原本热闹的街道变得空无一人。”身为铁厂村支书的安伟张回忆道。要想重新焕发生机,就必须摆脱对传统矿产的依赖,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开辟出一条全新的经济发展之路。
乡村旅游业是村庄转型的一道光。结合当地特有的杜鹃花,铁厂村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万亩映山红旅游景区,推动“生态经济+”建设。加强村民的服务培训,热情周到服务好游客;设立景区路线标记牌,并带动村民对通往景区的路线进行日常维护,还积极向上级申请资金,计划在今年内修建一条水泥路,提升游客的便捷度和体验感;同时,为了严格保护景区内的森林资源,成立了30人的护林队,实行全面的森林保护管理。
铁厂万亩映山红。韦民 摄
如今,每年三、四月份,在万亩杜鹃花绽放的季节,铁厂村每天游客络绎不绝。赏花、采风,村民开展导游、吃住服务增加收入,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村民的金山银山。
“游客不仅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新的消费需求。”安伟张家中还经理了一家零售店铺,现在每逢花季,店里销售额也会比平时增长三成,特别是中高端旅游伴手礼和本地特色农产品的组合销售,游客接受度很高。
安伟张介绍铁厂万亩映山红旅游发展情况。韦民 摄
为适应旅游经济发展,在云龙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客户经理的指导下,他将店铺升级为“杜鹃驿站”,在提供零售服务的同时,增设了免费茶水、充电服务和旅游咨询功能,还开发了映山红主题陈列区,将传统零售终端打造成展示乡村文化的窗口。这种服务升级既满足了游客需求,也让店铺月均营业额突破万元,较转型前翻了两番。
铁厂村还利用富饶的土地资源,发展起了畜牧业。村里建设了一座年出栏16500头生猪养殖厂,同时农户也分散养殖了5000余头生猪。养牛厂的规模也逐渐扩大至1300头,而农户散养规模达到5000余头。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和现代化养殖技术,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率,还带动了农户的散养养殖,使养殖业逐渐成为乡村经济新支柱。
在抓住养殖业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积极发展中药材的种植。以三七、木香为主的中药材种植规模已达200余亩,种植户平均年收入达7万元,为当地的中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基础上,村里还开展了魔芋与玉米地的科学套种。目前,套种面积已达2000亩,每亩产值增加50余元。这些种植业的多项举措,极大丰富了村民的收入来源,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从曾经的经济凋零到现在的蓬勃发展,牛羊成群、花儿满山坡,村民户均收入已达10万元左右,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作者:韦民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