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打击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的行动迎来历史性进展。中国作为世界最大渔业捕捞国,正式加入《关于预防、制止和消除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的港口国措施协定》(以下简称《协定》),成为第108个缔约国,为全球携手保护海洋资源、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协定》严格把控渔获物进入港口及贸易环节,仅允许合法、受管制且已报告的渔获物上岸卸货与进入市场流通,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依据该协定,缔约方可拒绝涉嫌非法捕捞的外国渔船进港或使用港口,从源头上斩断非法渔获物流入市场、进入消费环节的路径。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屈冬玉表示:“中国正式加入《协定》彰显了大国担当与责任,是全球负责任渔业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中国的这一战略决策充分表明,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意识日益增强。先期加入的国家已经为全球渔业治理奠定了基础,而中国作为世界渔业大国的加入,将有力推动《协定》实施进入新阶段。我相信,在中国的示范带动下,将有更多国家加入预防、制止和消除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行动行列,为守护全球海洋渔业资源不懈努力” 。
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渔业大国之一,中国正式加入《协定》对该国际文书的实施具有划时代意义。据FAO统计,中国是全世界海洋捕捞渔业领域内最大的水生动物产品生产国,2023年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15%。中国渔船数量庞大,超过50万艘,其中机动渔船达34.2万艘,在全球渔业捕捞能力方面位列前三甲。
此前,乌克兰和沙特阿拉伯于今年3月成为《协定》的新缔约国。目前,还有多个国家处于加入《协定》的最后阶段。包括欧盟在内的《协定》缔约方总数已达82个,因此,全世界实际受《协定》约束的国家总数为108个。该《协定》已成为所有国际渔业和海洋类相关文书中加入率最高的国际法律文书。值得一提的是,《协定》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全球渔船记录》和《港口国措施协定全球信息交流系统》等一系列配套工具的有力支持。这些工具借助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实现跨境实时协作,助力港口国主管部门核实船只身份,并与港口国、船旗国、沿海国和其他相关实体共享合规信息,精准追踪非法捕捞船只,有效增强了全球执法工作的力度,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协定》于2016年正式生效。缔约方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就《协定》实施工作进行讨论和决策,并探讨提高打击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工作成效的新途径。缔约方将于4月21日至25日在厄瓜多尔曼塔市举行第五次会议。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