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培训忙 示范促增产 ——河南修武县开展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带动农户提升种田效益

2025-04-22 17:05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祖爽 作者:祖爽


开栏的话: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在率先应用先进适用技术、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模式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版即日起开设“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单产”专栏,对各地在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优势、实现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组织示范带动小农户提高种植水平等方面的经验亮点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小位村的农田里,冬小麦苗齐苗壮,长势喜人。“各位社员们,看看我地里的小麦,长势不错吧?气温日渐升高,小麦进入需水需肥高峰期,下周三我计划举行一次观摩活动,为大家讲解一下如何抗旱浇麦……”修武县天道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海燕轻点屏幕,将这条消息发送给114位合作社社员。“我报名”“邻村的几个大户也想参加,行不?”几分钟后,就收到了社员们的回复。

修武县是全国粮食高产大县,入选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和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记者从修武县农业农村局获悉,2024年以来,该县以提升粮油单产水平为主攻方向,推动实施修武县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的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提出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经营主体参与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区建设,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托管服务等方式参与项目实施,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

出身于农村的赵海燕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女状元”,2011年成立天道种植专业合作社后,一直带领合作社成员们从事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种植订单回收及新品种示范推广和销售繁育工作。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实施以来,合作社发挥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增产技术示范,引领和服务小农户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并对成员进行农机、农技方面的专题培训,这也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先进适用技术和高产高效模式应用在了越来越多农户的田间地头……

强技术做示范 把好效益种给大家看

“你看,‘百农1316’这个小麦品种我已经种了两三年了,去年的亩产有将近750公斤。玉米我种的是‘迪卡C1210’和‘鼎诺212’这两个品种,去年亩产达到了900公斤,有的地块甚至亩产超过了1000公斤!”刚一见到记者,赵海燕就迫不及待地告知了这些好消息。在她流转的2000亩地里,绿油油的麦苗整齐均匀,一排排立杆式喷灌装置整齐排列,细密的水流随着喷头匀速转动,如银线般洒向土地,滋润着茁壮成长的麦苗。

“近期气温日渐升高,降水量较往年偏少,如果不及时灌溉,将会导致小麦分蘖成穗率和穗粒数锐减,影响作物单产。”赵海燕解释着,“目前,小麦灌溉主要用的是喷灌,通过立杆伸缩式喷灌装置和自走式大型喷灌机来实现。玉米种植应用的是大垄密植水肥一体化技术。这些模式和技术显著提升了灌溉效率,促进作物生长。”

除了在灌溉上下功夫外,在赵海燕眼中,深耕整地也是提升小麦单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按照《修武县2024年小麦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实施方案》,修武县农业农村局在全县实施区域内,集成推广深耕耙压整地、镇压保墒增墒、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实际上,深耕整地和镇压是提升播种质量的重要举措。我们当地很多农户都是在旋耕之后就播种,但传统旋耕整地耕深只有10厘米左右,而土地深耕深松的深度一般为25至30厘米。土地经过深耕深松后,小麦根系扎得更深,吸收水肥能力更强,可以提升抗旱性和抗倒性,让小麦更为高产。”赵海燕解释道。

为了进一步提升单产,赵海燕还尝试使用新型农机。例如,将常规的小麦播种机替换成了高性能、多功能的复式条播机,条播机所应用的碎土整平二次镇压技术,在播前播后双镇压可以显著增强作物抗逆性,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有效改善播种质量。

推进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赵海燕找到了单产提升的“密码”。“跟以前相比,现在小麦亩均产量提升了100公斤,玉米的潜力更大,亩均产量可以提升150至250公斤。”赵海燕的语气中满是得意。

赵海燕等种植大户率先提升单产,对于周边其他农户的带动作用显而易见。“我们合作社有114位成员,看到我地里的小麦长得这么旺盛,产量又高,他们主动问我种的是哪个品种、用了什么新技术。”赵海燕说。

许志平是合作社的成员之一,前几年,他流转了300亩土地,还成立了丰庆家庭农场。“我流转的土地是废旧窑坑填埋后形成的耕地,土地质量一般,小麦和玉米的产量一直上不去。之前我看到一捆捆滴灌管运进了合作社的库房,向理事长请教这些滴灌管是做什么用的,这才知道,这是用于铺设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浅埋滴灌设施。去年我跟着理事长使用了密植滴灌技术,玉米亩均产量从之前的400公斤跃升至600公斤!”许志平喜滋滋地说。

赵海燕(左)和石长安在讨论小麦生长情况。祖爽 摄

精培训拓服务 带动更多农户提产量

作为当地粮食增产的“带头人”,赵海燕的目标和心愿是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我首先在合作社内部推动提高了生产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为小麦、玉米增产增收提供了技术保障。例如,我们合作社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技术规程,对种子、农药、化肥统一采购,专人负责,对社员实行‘五统一’服务,即:统一品种、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回收,并且建立样品保存档案,质量可追朔,从根本上有效的保障了生产。这些合作社成员率先提升单产后,再去带动更多小农户。”赵海燕表示。合作社成员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土、肥、水管理,不偷懒、不懈怠,坚持良种良法,目前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

“合作社可以统一购买农业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合作社成员石长安带着记者来到了他流转种植的150亩田地,向记者展示着种植成果,“看,今年我种的也是‘百农1316’,我的化肥是通过合作社统一订购的,每吨价格比市场价低200元。去年我在合作社的指导下,在玉米播种时同步铺设了滴灌带,每亩投入成本为100元,玉米的亩均产量增加了150公斤。”

实际上,从2023年起,合作社就每年聘请省、市、区级农机专家,以开现场会的方式对成员进行农机、农技方面的专题培训,为农户答疑解难,并组织成员和周边农户学习小麦、玉米种植新技术,了解新品种优势,帮助农户解决了深松、深翻、保护性耕作、秸秆处理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同时,开设“田间课堂”并建设实训基地,以组织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的方式,集中展示和推广先进技术。

“最近这两年,我经常举办‘流水式’的参观活动,例如在小麦和玉米生长的关键节点,我都会在群里发出通知,欢迎有意愿的合作社成员和农户来地里参观,我为他们讲解,地里用了哪些新技术、新机械,供他们参考选择。”赵海燕说。

与此同时,合作社还可以为农户们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赵海燕表示:“我们目前采取的是‘点单式’的服务方式,单环节服务的价格也都低于市场价。例如,机耕的服务费是每亩30元,无人机‘飞防’的服务费是每亩3元。”

2024年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实施以来,全县玉米平均单产达604.3公斤、实施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的种植户亩产均达720公斤以上、亩产较一般大田增产100公斤以上……修武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令人欣喜。而在一个个单产提升的好消息背后,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群中坚力量。他们通过充分发挥服务带动作用,有效辐射带动普通农户,吹响了提单产、增效益的冲锋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爽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