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中原粮仓河南大地麦浪翻滚,满目青绿。好地产好粮,作物的高产丰收离不开肥沃的土壤,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4月20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麦玉粮田及辛辣菜田生物障碍消减和沃土增产协同综合技术模式示范应用现场观摩及推进会在河南省商丘市召开,为中原大地再获丰收增添科技助力。
当天,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及项目参与单位成员,共同观摩了生物障碍消减和沃土增产协同综合技术在商丘市宁陵县逻岗镇小麦千亩示范方、开封市杞县泥沟乡小麦万亩推广区和邢口镇大蒜千亩示范方的应用效果。
在观摩会现场,通过在小麦、大蒜等作物上直观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应用松土促根剂、土壤修复菌剂等技术的小麦和大蒜耕层更深,根系更密实,植株更粗壮,培肥地力和促进作物增产的效果得到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目前作物的长势至少能增产15%!”
“随着农业高度集约化种植,麦玉两熟区一些地方因不合理耕作、不科学施肥,出现耕地质量退化、生物障碍问题凸显、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等问题,特别是作物连年种植在同一块土壤中,会产生自毒菌、自毒素积累,使作物的免疫力下降,重茬等土传病害频发,成为制约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障碍之一。”河南省土壤调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张传忠告诉记者。
针对小麦、玉米粮田和辣椒、大蒜等辛辣菜田存在的这些问题,以中低产田产能提升为核心,由河南火车头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成立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课题五实施团队,产、学、研、推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和成果转化能力,研制了促生、松土、病害防控等松土促根抗重茬土壤修复菌剂新产品,核心技术是分离出Z-15枯草芽孢杆菌拮抗菌株,能破坏自毒菌生存环境,抑制自毒菌生长,有效提高作物的抗病抗重茬能力。通过技术集成创新,构建了包含靶向抗病生物制剂、土壤修复微生物菌剂及松土功能土壤调理剂的中低产田改良技术体系,试验探索建立“小麦-玉米”两熟制生物障碍消减和沃土增产协同综合技术模式,挖掘技术组装集成应用“1+1>2”的协同效应。
据了解,项目团队2023-2025年在河南省兰考、夏邑、武陟、叶县、宝丰、禹州等地设置麦玉粮田试验示范点26个,在宁陵、杞县建立千亩示范方、核心示范区及万亩推广区;在河南柘城、杞县等开展了大蒜、辣椒试验示范,布置试验示范点17个,在杞县建立辛辣菜田千亩示范方。示范区小麦、玉米、大蒜、辣椒增产均达15%以上。据介绍,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技术成果,松土促根土壤改良技术被列为2023年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改良项目中。
可喜的是,生物障碍消减和沃土增产协同综合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项目团队采用“试验开路、样板带动、逐步扩展、全面辐射”的推广方法,在河南平顶山、开封、商丘等地建立核心示范区、千亩示范方、万亩推广区,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104万亩。
团队首席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李博文教授在项目推进会小结时表示,项目团队紧扣中低产田地力提升,扎实做好示范应用推广,大规模推广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今后还要继续加强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进一步集成熟化技术,发挥协同效应,挖掘增产潜力,为高标准农田健康土壤培育和地力提升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腾飞 文/图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