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 “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名单,全国共确定 51 个典型案例,其中,新疆新和县的嘉音手工乐器制作非遗工坊成功入选。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非遗工坊传承民族技艺、助力乡村振兴的高度认可,更彰显了浙江丽水援疆工作推动边疆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的显著成效。
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素有 “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 的美誉。自 2010 年中央作出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后,丽水市与新和县正式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丽水援疆指挥部与加依村的深厚情缘由此展开。2011 年起,丽水市援疆指挥部启动加依村打造工程,着力实施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建设。
第十一批援疆指挥部进疆后,持续推进加依村升级优化,深化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数年间,加依村从一个普通村庄蝶变为享誉全国的 “天籁加依” 乡村旅游品牌特色村。丽水援疆指挥部推动加依村民族乐器制作产业发展,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提炼特色文化核心要素,全力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牢牢留住了 “天籁加依” 的 “文化魂”。
加依村的乐器制作历史长达数百年,但长期受家庭作坊 “小、弱、散” 生产模式的制约。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丽水援疆指挥部通过援疆资金支持,创新采用合作社模式,将分散的家庭式乐器 “小生产” 整合升级为带动百姓致富增收的 “大工坊”。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加依村已成立 15 个家庭式手工作坊,带动全村 106 户 254 人从事手工乐器制作,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
本次入选的嘉音乐器农民专业合作社,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据统计,该工坊自 2014 年成立以来,已带动 139 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 26 名脱贫户人均月收入超 3300 元。此外,工坊每年向村集体缴纳 3 万元租金,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救助困难群众及改善村居环境,形成 “产业反哺乡村” 的良性循环。当地村民阿依古丽感慨道:“在工坊工作,不仅学会了手艺,还能照顾家庭,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目前,加依村超三分之一的农户都参与到手工乐器制作中。
在加依村,匠人们精心制作都塔尔、弹拨尔、手鼓等手工乐器。这些乐器不仅外观精美,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加依村非遗工坊的成功实践,是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生动范例,更是丽水援疆工作结出的累累硕果。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轨驱动下,新和县正以非遗为纽带,谱写着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时代华章。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道忠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