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云南弥勒:机艺融合赋能 奏响促农增收“新乐章”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暴佳然
  • 作者:李艳
  • 2025-04-29 17:01:44

“布谷飞飞劝早耕”。四月,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福城街道卫泸普村的春耕生产种植区一片繁忙。踏入其中,来回穿梭的旋耕机在田间有条不紊地耕作,机械一体化作业让这片土地瞬间焕发出新的生机,一幅充满活力的机耕画面如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

当地烟农合作社专业化机耕队进行起垄作业。李艳 摄

近年来,弥勒市烟草专卖局在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推动全市烟区借助当地烟农合作社组建的机械化专业队,在提升烤烟种植效率、节约成本以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机械化赋能,降本增效见真章

在福城街道卫泸普松山烤烟连片地,两台旋耕机的机手熟练操控着机械来回穿梭,进行着一体化的整地、理墒、打塘作业。

“使用机械化耕整地,从耕地、翻犁到理墒、打塘实现了流水线作业。与传统耕地方式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提高了耕地效率。”福城街道合作社机耕专业服务队队员张福华说道。

“这机器不错,每台每天能耕整地60亩左右,要是靠人工,一天也就1亩左右。”福城街道合作社负责人陈玉洪介绍道,“以前光靠人工耕整地理墒打塘,费时、费工、费钱不说,速度还慢。现在不仅耕得快,节省了人力,质量还更好。”

陈玉洪算了一笔账,合作社引入新型旋耕一体机后,仅机耕环节每亩就可节约用工2个,节约成本300元/亩。

此外,弥勒烟区开展专业化机耕,从耕地、起垄到打塘的用工需求增大,为烟叶生产的专业化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周边群众和富余劳动力的短期就业问题。

40岁的机耕手王志良近5年来都利用农闲时间在烟区从事烤烟机耕作业。“这活虽说有点累,但一天能挣400元左右,比闲着强多了。而且在这干活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王志良笑着说道。

经测算,2025年,福城烟区仅机耕环节就能让当地农户增收20万元左右。

机艺融合赋能,促农增收动力足

科技与机械的深度融合,为弥勒烟区注入了全新的发展活力。在机耕作业的基础上,精准农业技术也逐渐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在福城街道松山示范烟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被应用于拖拉机的耕地作业,通过在拖拉机上安装高精度定位设备,结合数字化地图,驾驶员能够轻松实现精准直线行驶和耕深控制,有效解决了以往依靠经验和肉眼难以保证的行距、深度均匀性等问题。

“以前人工耕地,烟地的行间距和深度很难保持一致,现在有了卫星导航,误差能控制在几厘米以内,种出来的烟苗生长更均匀,对后期增产有积极作用。”有着多年烤烟种植经验的夸西村烟农海贵林对这项新技术赞不绝口。

2024年6月,卫泸普村烤烟连片种植地,当地烟农合作社开展无人机植保作业。张杰 摄

不仅如此,无人机植保技术在烟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烟株生长团棵至旺长期,植保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和参数,将绿色防控药液雾化并精准地喷洒在每一株烟苗上。相较于传统人工喷药,无人机不仅效率大幅提升,还能避免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漏喷、重喷现象,农药利用率更高。

“以前我家这大片烟田施药,得请好多人,还得忙上好几天,去年只需一架无人机一天就能完成,省时又省力。”夸西村烟农海贵林说。

机艺融合新模式使弥勒烟区烤烟种植更精准、高效、绿色,科技与机械协同助力烟农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者:李艳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