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何谷山:把根扎在家乡泥土里,让600亩荒山变成 “黄金田”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方婷 邵浩然
  • 2025-04-30 16:28:39

在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俄扎乡松树寨村委会下寨村,何谷山的名字无人不晓,乡亲们对他赞不绝口。年少时因家庭贫困,他被迫离乡打工。历经多年拼搏后,他事业有成,毅然选择回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致富不忘本”的责任担当和家乡情怀。

15岁那年,因家境贫寒的何谷山辍学离家,踏上打工之路。从建筑工地到工厂车间,他历经艰辛,却从未向命运低头。他虚心学习,抓住每一个提升机会,凭借敏锐眼光和敢闯敢拼的韧劲,在多个行业站稳脚跟,最终回乡创立公司,成为乡亲们眼中的“能人”。

何谷山常说:“我想通过努力帮助更多人,弥补曾经的遗憾。”

然而,当他满怀热情回乡时,迎接他的却是不解与质疑。面对闲言碎语,他一笑置之,用实际行动回应:“我是俄扎人,这里生我养我,我想尽自己所能,带动亲戚朋友和乡亲们发展。”

自2020年起,何谷山资助了2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累计资助10万余元。他还为学校捐赠书包、学习用品等,累计12万余元。每学期,他都为俄扎乡的优秀学生发放奖学金,目前已有超过200名学生受益。多年来,他默默为家乡公益事业付出,个人累计捐款已超过100万元。

俄扎小学校长杨一春感慨地说:“何谷山非常有爱心,经常给学校提供物质帮助,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富。”何谷山深知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2024年4月,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投资150万元种植黄精600亩,通过技术培训、建立“农商模式”、探索“合作社+农户+共同富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何谷山回忆:“我发现黄精适合在我们这里种,就自己试验种了一小部分。看到成果后,我及时跟老百姓做工作,建示范基地给他们看,现在他们积极性很高。”

为了让群众掌握种植技术,何谷山自费聘请省外专家传授种养技术,并邀请相关部门技术人员现场授课。村民卢后然感激地说:“何谷山在我们村成立公司,提供技术种苗等帮助,现在老百姓种植积极性非常高。包括我自己,今年也种植了20亩,计划明年扩栽。”

从何谷山的“黄精试验田”起步,如今已带动128户500余名村民实现就业,每户每年增收2万余元。松树寨村党总支书记罗高手法介绍:“在何谷山的带领下,很多老百姓都愿意种植黄精,不仅黄精产业得到了发展,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此外,何谷山还捐赠60盏太阳能路灯,修建“爱心桥”等基建工程,惠及全村。村民李时车感慨地说:“以前没有路灯,晚上黑漆漆的。现在路灯安起来了,老人晚上都出来锻炼身体,感谢何谷山。”

如今,何谷山的故事已成为当地美谈。乡亲们说:“谷山就像一棵黄精,根扎在泥土里,果实却捧给了全村人。”而他只是淡然回应:“我的根在这里,回报家乡是本能,更是责任。”

作者:方婷 邵浩然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