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的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东峰镇,正值春耕时节,丘陵地和田野里生机勃勃。上午阳光明媚,资阳农商银行东峰支行行长刘强与客户经理罗敏等组建的“党员先锋队”来到桥亭村走访,了解农户种植养殖资金需求。当日,党员先锋队来到农户的柑橘地,深入合作社的稻虾池,实地察看果树生长情况和稻虾养殖规模,经过调查,拟给予农户和合作社授信130万元。看到农商银行党员先锋队队员服务如此贴心,农户感激地说:“你们让我感受到了资阳农商行服务的温暖。”
资阳农商银行这支党员先锋队,由东峰镇及附近两个网点的5名党员组成,他们活跃在东峰镇及周边两个乡镇,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走访,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他们日常的工作。今年以来,资阳农商银行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开展“党建强引领·金融促振兴”专项活动,以党建引领、联建互动、先锋作用发挥为抓手,全面做实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五年结硕果”,打造“党建引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雁江特色、雁江品牌、雁江样板”。
3月27日,资阳农商银行东峰支行与东峰镇党委签订了“党建+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为该镇1个社区、13个村社集体经济组织、7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个体工商户预授信授牌,预授信额达9.39亿元。东峰镇党委书记陈颖肯定了资阳农商银行东峰支行对东峰镇经济社会作出的积极贡献。她表示,今年将定期与资阳农商银行东峰支行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期待资阳农商银行在服务东峰镇经济发展方面开创新的局面,引领和推动“党建强引领·金融促振兴”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养殖户的心愿:请先锋队队员吃顿饭
七贤村牧兴家庭农场经营者陈小丽,提起资阳农商银行东峰支行行长刘强和客户经理罗敏就热泪盈眶,她现在最大的心愿是用实际行动感谢农商银行对她家庭农场的金融支持。为了达成这个心愿,她带着巧克力去东峰支行网点,客户经理罗敏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这份好意:“按照规定,我们不能接受客户的任何礼品。”
这种工作作风,让陈小丽钦佩,也让她有些许遗憾。她带着满满的诚意而来。自去年12月起,资阳农商银行东峰支行“雪中送炭”,分三批发放300万元贷款助她扩大养殖规模,从30头猪到600头猪,现在她的农场养殖规模和效益上了新台阶。“咱是知恩图报的人,得感谢农商银行的帮助!”陈小丽这样说。
陈小丽知道现在的局面来之不易。此前,她去过多家银行,一问想贷款都需要“抵押物”,这可难住了她。她花几百万元到上千万元先后建设的两个现代化猪舍,办不了产权证无法抵押,因此也没法贷款,屡次受挫,她已断了贷款的念想。
转机出现在去年12月,陈小丽去资阳农商银行东峰支行取款,客户经理罗敏热心服务,为她办完取款后,罗敏问了一句话:“陈姐,请问您需要贷款吗?”听到这句话,陈小丽并未上心,她知道自己没有抵押物,很难办下来贷款。不过,当时她也确实急需贷款,她的一个养殖场只有30头母猪,接到的订单却很多,她想抓住时机扩大规模。
心直口快的她直接回复罗敏:“我需要贷款,但我没有抵押物。”说完这句话,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东峰支行,当时的她,认为这家银行和其他家银行一样,没有抵押物就办不了贷款,因此,她并没有抱任何希望。
第二天,陈小丽接到了刘强的电话,询问她养殖的规模和下游客户订单等情况,并提出让客户经理罗敏加她的微信。双方加了微信,约好时间到养殖场现场走访调查后,罗敏就开始让陈小丽“提交资料”。直到此时,陈小丽仍没有抱太大希望。她也没多想,就按照要求提交完资料,意外的是,完善资料提交第三天,100万元“生产经营纯信用、无抵押”贷款就发放到了她的账户里。
有了这笔贷款,牧兴家庭农场开始扩大规模,陈小丽分三批增加母猪数量,繁育小猪。由于技术纯熟、管理有方,她养殖的母猪下崽量比同行高,效益也高出不少。陈小丽曾经去外地学习,从专家那里虚心请教,牧兴农场产出的猪肉具有“双阴、无抗”的优势,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是一些大型养殖场、屠宰企业的优先供应商。“我的小猪,卖出去很少生病夭折。有了好的口碑,现在我的小猪还没生下来,订单款就已经到账了。”陈小丽自信地说。
现在,回忆资阳农商银行对她的金融支持,她非常感激:“我只有好好干,干出成绩,干出效益,以此来回报刘强行长和罗敏经理。”多次上门送小点心、小礼物都被拒收,陈小丽也有些失望:“虽然说你们有规定,不能请客送礼,但我的心是真诚的。”她也谋划着,等这批母猪出栏,她要到资阳农商银行总行去找上级部门提出申请,请东峰支行行长和客户经理罗敏吃顿饭。
这份小小的心愿,表达着她内心的感激,也承载着一位客户的诚意,映照着资阳农商银行东峰支行的清廉作风,衬托出党员先锋队“为民服务”的初心。如今,资阳农商银行的党员先锋队奔走在山野乡村,俯身倾听金融需求,倾心开展金融服务,改变着农户的命运,推动了资阳农村地区产业升级,“双向奔赴、共生共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党员先锋队的脚步也每天都在迈进,从来不会停息。
守护退伍老兵创业 帮扶社区老人就餐
军人,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职业。在血与火的岁月里,他们守卫疆场。在脱下军装退伍之后,他们又在不同的行业建设着我们的国家,默默无闻,但步伐坚定。在资阳,退伍军人创业就业,需要金融的助力和支持,资阳农商银行走在了前列。
去年,资阳农商银行高新支行联合红岩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以“党建+金融”为纽带,共同规划建设“退役军人创业商圈”。党员先锋队实地调研退役军人创业需求,高新支行为其量身定制专项扶持政策,涵盖低息贷款、费率优惠、创业咨询等服务,并在商圈核心路段设立公示牌,为退役军人提供一站式金融支持。
退役军人黄先生因经营酒店及拓展茶楼业务,面临资金缺口问题。高新支行在了解到该情况后,迅速启动退役军人“绿色通道”,联合社区服务站核实经营状况,简化审批流程,于2025年3月成功为黄先生发放380万元贷款,用于其茶楼装修及前期运营。黄先生感激地表示:“资阳农商银行这笔资金及时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也让我感受到金融业和社会各界对我们退役军人的关怀。”
在资阳市雁江区宝莲街道的半山社区,现在有一处备受老年人欢迎的地方——社区食堂。这里的老年助餐服务项目,已然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心头好”,让周边老人赞不绝口。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餐可以享受3元餐补,“不仅饭菜做得好,还能直接送到家,实在是太贴心了!”这样的便利服务,极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
回到去年,半山社区的工作人员通过平时入户走访了解到,部分老年人子女都在外工作,去食堂就餐携带现金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也存在困难。老年人的就餐的种种难题,被资阳农商银行党员先锋队了解和关注。党员先锋队深入社区调查走访,倾听老年人意见。最终,资阳农商银行与街道办、食堂运营方探索实践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将金融服务嵌入社区食堂,把“半山食堂”打造为集餐饮、托管、兴趣班等多场景多业态于一体的惠民服务站。
资阳农商银行为该食堂提供收银设备,帮助商户开展收银服务。收银系统支持多种就餐支付方式,包括银联标识卡、微信、支付宝、“惠生活”平台、人脸识别等。收银系统最有特色的是人脸识别、扫脸支付、快速结算功能。此外,该行还联动实现新开社保卡、信用卡,四川省首笔“居民消费贷”7.5万元也在该社区成功发放。
现在,老年人每次去“半山食堂”就餐,就算不带现金和手机,也可以靠“脸”吃饭,极大地提升了老年人支付餐费的便捷性。“半山食堂”就餐人员辐射到周边常住居民1万余人、小微商户300余户、从业人员7000余人。截至3月31日,“半山食堂”实现25000人次消费,日均超260人次。
“半山食堂”的成功运营,不仅是半山社区对老年人深切关怀的体现,也是资阳农商银行金融服务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生动体现。未来,资阳农商银行将继续发挥与街道办政府机构的党建共建机制,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心倾听群众需求,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内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打造农商银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如今,资阳农商银行在各党支部组建金融服务“党员先锋队”,在乡村深入田间地头,在城镇行走街道里巷,清晨和傍晚,大地上都留下他们的身影。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承担责任,为推动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贡献着青春的力量。
资阳农商银行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先锋队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真正实现了金融与乡村发展的有机结合。他们的每一次服务创新、每一次责任担当,都是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资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天富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银行、资阳人民自己的银行,资阳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责无旁贷。今年该行要做强组织保障,坚持“党员共管、活动共办、阵地共建”原则,与当地农业农村局、乡镇、村、街道社区、专合组织等党组织开展各类共建互助活动,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精准结对,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相互提高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近日,资阳农商银行启动开展星级党支部评优活动,着力开展“星级党支部”创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打造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以高质量党建促进业务高质量发展。
某天傍晚,资阳农商银行东峰支行“党员先锋队”移动金融服务车整装待发。刘强将带着客户经理一起下乡开展金融服务。刘强为队员整理了衣领,转身望向川流不息的行车道。道路的尽头,传来商户的吆喝声和学生放学的快乐叫喊声。罗敏低头看一眼胸前,她在确认,党徽是否已正确佩戴。她和她的队友,即将奔赴下一个乡村。她们胸前的党员徽章,在夕阳的照耀下,亮闪闪的。
本报采访组 党云帆 李吉森 通讯员 刘军 唐智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