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偏远乡村群众反映强烈的“快递进村难、寄递费用高”等问题,如何让“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福建省交通运输部门压实主体责任,围绕“站点全覆盖”“运营可持续”“服务真到位”的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出台系列创新举措,全力推进全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让农村寄递服务更加方便快捷、经济实惠。2024年底,福建已实现全省农村客货邮服务100%全覆盖,提前三年完成国家目标,成为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
创新机制,促进资源要素双向流通
当下是春耕夏管的关键时期,村民采购农资的需求旺盛,三明全市已寄递农村快递包裹超100万件。“我们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到达客货邮运输服务站,将需要送往各村的种子、苗木、化肥等农资和快递配送到位,确保不误农时。”三明建宁县里心镇乡邮员傅祥福边忙边介绍说,客货邮融合后,车辆既能载客,又能送快递包裹,一举两得。
农村运输线上别样的“农忙”是福建客货邮融合机制带来的新变化。近年来,福建聚焦保障城乡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创新资源要素双向流通运行机制,助力农产品进城、农资及消费品下乡。
如何增加站点的人气财气?福建在全国率先发展“客货邮+路烟彩”(即:农客驾驶员、乡村邮递员、乡村道巡路员相互兼任,乡村服务网点开展烟草、彩票特许经营)新模式。创新“客货邮+粮运”模式,对接试点乡镇粮食种植基地、加工园区,共同推动粮食运输与粮食各生产环节有效衔接。创新“客货邮+电商”模式,网售农特产品24小时内即可发运。创新“客货邮+文旅”模式,南平溪后村百合花基地、宁德嵛山岛依托客货邮融合为游客提供现场“即购即送”服务,畅通农渔特产品出岛进城通道。漳州创新应用无人机配送方式,解决偏远乡村快件配送难问题。
农产品出村,海产品上岸,村民享受便捷网购,这样的画面持续在八闽的山乡渔村出现。福建强化“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服务农资及消费品下乡。抓好城乡一体站点布局建设,推进客货邮资源共享共用,累计建设乡镇客货邮融合站超700个、村级末端服务点超8000个,开通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540条,构建出“经济高效、集约共享、安全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服务体系。
畅通的客货邮线路,正铺就乡村振兴的“致富路”。省交通厅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站场处处长丘庆荣说:“融合运输工作让快递平均配送进村成本由每件1.5~1.8元降低至0.8~1.0元,降幅超过50%。快递企业进村意愿增强,带动快递、化肥、种子、家电等‘坐’农客车入村。”
四网融合,盘活“站、车、人、线”资源
近年来,农村出现不少闲置或使用率低的公共服务场所,这些“沉睡的资产”正被客货邮融合工作不断唤醒并激活,“老将们”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再立新功。福建聚焦“站、车、人、线”四类资源,创新“一站多能、一车多用、一人多岗、一线多运”模式,构建起集约高效的城乡物流网络。
三明建宁均口镇综合运输服务站由乡镇客运站改造而成,租户可享受2年免租及租金优惠,在城里送快递的村民吴友生返乡承包做起快递服务站,日均快递下行量能有800~1000件;宁德创新“陆岛联动”运输方式,开通4条“海上客货邮”专线,霞浦北壁、三沙等乡镇把邮政所打造成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偏远海岛海产品平均寄递费从每件13元下降至8元。
推进站点融合,实现一站多能。福建将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交通管理站、邮政网点等场所提升改造为客货邮融合服务站,供农村客运、邮政快递等企业入驻使用,实现站点资源共享、功能叠加,节约企业站场建设成本投入。
推进车辆融合,实现一车多用。福建联合汽车制造公司在全国率先推出符合工信部规定的客货邮融合车辆。主动与公安、工信等部门沟通对接,在保障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在车辆后排设置物理隔离栏,满足人货分离的客货邮运输要求。
推进人员融合,实现一人多岗。福建对驾驶员、乡邮员开展邮快、客运业务培训,发放客运从业资格,推进乡邮员、驾驶员互相兼职,逐步叠加农村公路巡路员职能,实现“三员融合”。
推进线路融合,实现一线多运。福建坚持客运线路就是邮路的思路,优化开通乡镇至建制村的客货邮融合线路,有效满足乘客出行、邮件运输需求。如今,每天有上千辆(艘)客货邮车(船)在闽山闽海间有序穿梭,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六重保障,激发客货邮融合发展动能
客通、货行、邮畅。福建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省建制村农村客货邮服务全覆盖的省份,先后在“思路理念、政治监督、发展模式、监管手段、政策扶持、推进速度”等6个方面实现全国率先。
“聚焦运输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党建引领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模式,我们完善‘六个一’模式,即树牢一种理念、健全一项机制、完善一套体系、坚持一个原则、打造一个平台、建设一支队伍,长效确保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省交通厅相关负责人说。
推动高位落实,牢固树立“以路促发展,为党聚民心”理念,福建印发《党建引领客货邮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同时,健全“省级统筹、部门协同、属地为主、纪检监督”的机制,省级成立领导小组,各地政府牵头,多部门协同发力,驻省交通运输厅纪检监察组开展“深井式”监督指导。
完善政策体系,福建加大经济欠发达山区县资金扶持,省级对验收合格县区给予每县100万元奖励,2025-2027年每年投入不少于7000万元运营奖励资金,制定《福建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建设及运营服务指南》。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普惠互利、持续运营”原则,引导各地根据经济结构、人口分布和产业发展特点,一县一策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
建设平台队伍,福建打造全国首个省级客货邮融合数字化平台,开发全链条监管等功能,建立服务监督评价体系,探索积分奖励;并建设“多员融合、赋能增效、快速响应”运输保障队伍,加大跨行业跨部门共建共治力度,培育新时代城乡工作者,全省共储备74支应急车队、2193名应急人员和2015辆应急运力。
数据显示,开展客货邮融合工作以来,全省寄件均价从12元降至8元,降幅33%;农村客运预约车票价从20元降至不足10元;兼职客货邮融合工作岗位能年增收1~2万元,客运企业年省劳务费约6万元/人,大幅降本增效,助力乡村运输服务振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章群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