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贵州省六盘水市:一颗玛瑙红 甜在村民心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刘久锋 刘佳兴
  • 2025-05-07 22:01:18

春末夏初的贵州省六盘水市,群山之间一片红火景象。玛瑙红樱桃如宝石般缀满枝头,果香四溢,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与收购商。这片“红色海洋”不仅是自然馈赠的画卷,更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近年来,六盘水市依托独特地理气候优势,以玛瑙红樱桃产业为核心,通过科学种植、市场拓展、农旅融合等举措,将“小樱桃”发展为“大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书写了“甜蜜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六盘水市水城区发耳镇的樱桃挂满枝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刘佳兴 摄

走进盘州市双凤镇下沙沟村的樱桃园,鲜红的果实簇拥成串,绿叶掩映下更显娇艳。游客何春洁正与朋友穿梭其间,她说道:“沙沟樱桃又甜又便宜,每年二月赏樱花、四月摘樱桃,已经成为我们的固定行程。”这份甜蜜的约定背后,是下沙沟村樱桃产业二十余年的深耕。从最初的100多亩起步,如今种植面积已扩展至1200余亩,户均增收超万元。  

“我们通过品种改良和科学管护,如今培育出了成熟早、口感佳的优质樱桃,每年采摘季,游客涌入村庄,村民不仅靠卖果增收,还借机发展农家乐、民宿等配套产业。”下沙沟村党支部书记叶帅说,下一步,下沙沟村将继续优化品种、提升产量,结合樱桃花期与采摘季,推动乡村旅游与樱桃产业深度融合,让村民的腰包更鼓。

“我们未来将以樱桃为核心,延伸深加工产业链,践行‘将产业做成生态,将生态做成产业’理念,进一步擦亮农旅融合品牌,让‘樱桃红’带动‘日子火’。”双凤镇党委书记邹桂银说。

距离双凤镇160公里的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种植户吉学品一家正忙着采摘樱桃。8年前,他家开始种植玛瑙红樱桃,如今面积已达13亩。“今年4月15日上市时,批发价每斤12-15元,目前已采摘2吨,总产量预计达4吨。”吉学品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家的樱桃由收购商直接在地头装货,销往贵阳、昆明等地,稳定的订单让收入更有保障。  

近年来,蟠龙镇将樱桃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全镇种植面积已突破4300亩,覆盖百车河、木城、发贡、二道岩等区域。

六盘水市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收购点,村民正在打包樱桃。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刘佳兴 摄

百车河社区党委书记李先建算了一笔账:“社区种植约3000亩樱桃,覆盖800户农户。大规模种植户年收入可达10万元,小户也有2万至3万元。”规模化种植不仅让农户尝到甜头,更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为区域经济注入活力。

与水城区其他乡镇不同,发耳镇凭借北盘江流域独特气候:年均气温19.7℃、无霜期330天、昼夜温差超10℃,成为六盘水玛瑙红樱桃的核心早产区。每年3月底至4月初,发耳樱桃便抢“鲜”上市,较其他产区早熟15天,迅速占据西南春季水果市场。  

然而,早熟优势曾因运输难题受限。“过去樱桃只能在周边销售,运到广东怕不新鲜。”发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新健回忆。这一困境在粤黔协作中迎来转机。今年4月14日,“发耳玛瑙红樱桃品鉴推介会”与中山市“山海情深·黔珍好物”节同步启动,发耳镇与贵州乡里乡亲贵粤荟中山馆、中山乐鲜生贸易公司签订产销协议,建立起“从枝头到湾区”的直达通道。  

与此同时,发耳镇与顺丰物流共建“黔粤冷链专线”,通过优化包装、降低成本,实现樱桃48小时极速达广东。白岩脚村党支部书记杨金坤介绍:“凌晨5点采摘8成熟的果子,中午前送入移动冷库,下午2点发车,冷链车恒温2℃,跨越千里仍能保持鲜度。”这抹“玛瑙红”跨越山海,成为粤黔协作的鲜活注脚。

六盘水玛瑙红樱桃产业的蓬勃发展,是自然禀赋与创新探索的合力成果。从双凤镇的农旅融合到蟠龙镇的规模种植,从发耳镇的早熟优势到跨省冷链协作,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日渐清晰。  

六盘水市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樱桃园内,游客和采摘人员正在采摘樱桃。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刘佳兴 摄

数据显示,六盘水市玛瑙红樱桃种植总面积7.38万亩,带动数万农户增收。而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颗“致富果”正重塑乡村经济生态:游客涌入带动餐饮、住宿业发展;冷链物流网络激活了远程市场;政策扶持与技术培训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如今,六盘水的山野间,樱桃树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成为生态景观与文化符号。随着“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乌蒙大地徐徐展开。正如当地村民所言:“樱桃红了,日子火了,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宽了。”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刘佳兴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