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福建鼓励盘活农村房前屋后空间发展庭院经济促增收,方寸庭院有乾坤

  • 来源:人民日报
  • 编辑:张轩铭
  • 2025-05-08 15:00:54

房前屋后,种瓜点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

在福建的许多农家院落,老醋飘香、家禽成群、菌菇生长。庭院内外做产业,闲置空间被盘活,闲暇时间可利用,“方寸地”也能成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酿造老醋 150户带动全村增收千万元

荔枝树掩映着农家小楼,院子里醋缸成排。村民陈建安一家穿梭其间,忙活不停。

55岁的陈建安,家住福建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铺下村。“永春老醋有历史,味道好。现在村里鼓励自家酿醋,我也是抓住机会,回村里创业的。”陈建安说。

游客在永春县铺下村农家庭院体验老醋制作工艺。陈小强摄(影像中国)

铺下村以保留和发展家庭古法酿醋为特色,产业历史可以上溯千年。作为永春县培育发展庭院经济的重点村之一,近年来,铺下村聚焦老醋产业,着力打造“铺下醋村”品牌,采取“公司带动+技术能人+农户共享”的模式,初步形成了“醋入百家,铺铺生香”的局面。

酿醋,前后要经过糯米蒸煮、红酒发酵、醋酸发酵、培菌、陈酿等50多道工序,每一步都有讲究。“现在每年能酿5000多斤醋。存储发酵5年以上的老醋,能卖到30元一斤;10年以上的老醋,能卖到50元一斤。”陈建安介绍。

庭院生香也生金。“我们依托‘一村一品’建设,整合农户房前屋后、路边地边土地,鼓励大家发展产业。”铺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少芳介绍,目前,全村酿醋人家已由8户发展到150户,其中10户为庭院经济示范户;今年,全村醋产量预计可达1500吨,带动全村增收1000多万元。

农家庭院里除了醋香,还有辛香。在永春县达埔镇新琼村,村民庭院中栽种的肉桂、沉香、檀木、丁香等香料植物,散发缕缕香气。

“新琼村有一整条产业链,香料的种植、加工、销售都可以在村里进行。”达埔镇副镇长黄映炜介绍,为解决发展庭院经济面临的技术、资金、销路等问题,镇里提前作好规划、对接企业,实现产、购、销一体化经营。

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教授朱朝枝认为,乡村发展产业,需要用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用政策引导群众预期。“让处处庭院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助力老乡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这应当是庭院经济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朱朝枝表示。

特色种养 一个镇年出栏3万多只大鹅

“来啰来啰,都吃得饱饱的!”福建龙岩市武平县十方镇黎畲村的养殖户肖云,熟练地舀起饲料给几十只鸡喂食。

在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肖云自2023年起利用庭院饲养象洞鸡,并与附近的工业园区食堂达成合作,销路不愁。

肖云的庭院里,其实还另有一片小天地:2500个菌筒整齐码放,暗紫色的毛木耳长得有乒乓球大小。“给木耳搭架、开口、浇灌,都是我自己干。”肖云说,“我这个农家小院,产业可不算小。”

30多公里外的中堡镇梧地村,村民连仲才在自家院子里养鹅。膘肥体壮的大鹅成群结队,悠闲踱步,不时“曲项向天歌”。

中堡镇镇长汤振龙介绍,中堡镇选定朗德鹅养殖作为庭院经济重点项目,共有60户养殖示范户参加,年出栏朗德鹅数量3万多只,产值近350万元,户均增收1.2万元。

去年,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联合出台方案,鼓励庭院经济试点资金用于激励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收购、承包租赁、评估入股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联农带农发展庭院经济,推动庭院经济实现统一标准、统一购销、分户经营,有效降低庭院经济生产和市场风险,保障农户经济效益。

荒地变身文艺小院,游客在福州市罗源县凤山镇新亭自然村“新亭驿站”体验园中游览。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摄

依托福建省庭院经济试点县机遇,武平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着眼庭院经济三产融合,县里一方面引导农户开展百香果、象洞鸡等特色种植养殖,一方面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培育村企品牌、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信息化水平等举措,县里的乡村产业和庭院经济正迈向全链条升级。”武平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钟菊文说。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项目推进处副处长王丹介绍,福建省累计安排衔接资金1.69亿元,支持三批次36个县(市、区)开展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试点工作,已涌现出一二三产俱全的庭院经济业态。

茶旅融合 满足年轻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您点的茶,请慢用。”在福建武夷山市兴田镇南源岭村“福见春庄”小院,主理人金羽梦为客人端上大红袍茶。

两年前,金羽梦在自家庭院打造了这个小院。小院离道路不远,交通便利;院内绿植茂密、茶室清幽,颇有雅韵。一到旅游旺季,来小院休憩、品茶的消费者络绎不绝。

像这样小而美的庭院,在武夷山市还有很多。“茶旅融合是一条体验性强、附加值高的发展路子。”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陈常颂认为,挖掘好、利用好已有资源,庭院经济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在星村镇黄村村,00后揭方婷将自家闲置的仓库改造成“茶韵小院”,主动对接时下年轻人的喜好,把新中式茶饮卖到了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间。“年轻人想玩好、吃好,还要‘出片’、拍美照。这些需求,我们小院都能满足。”揭方婷说。

提起庭院经济带来的改变,黄村村党支部书记曹军说:“我们鼓励大家开发自家庭院,打造亲子互动、露营、农家乐等不同业态。这几年,到黄村村品茶、休闲的游客多了。”去年,黄村村茶产业产值1.5亿元,旅游收入3000万元。

为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休闲旅游、特色手工、生活服务等庭院业态,武夷山市出台促进庭院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对发展相应业态的主体给予资金、政策扶持。

在武夷山市,茶韵小院、荷韵小院等一批特色庭院经济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业态涵盖了餐饮、民宿、田园采摘等。在网络上,这些颜值高、体验新的小院业态成了“网红”,频频被网友们检索、分享。

院里开花,院外也要香。福建省明确,要积极衔接好庭院经济试点资金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开展与庭院经济相关的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群众对闲置宅基地、边角地、庭前院后的空地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成菜园果园、加工小园、养殖小圈、休闲小站等。

一方庭院,不仅是村民的生活居所,更成为展示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化、拉动农民增收的重要窗口。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介绍,到今年年底,福建力争培育庭院经济重点村200个以上、庭院经济示范户6000户以上。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