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概述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是集地膜覆盖、滴灌施肥为一体的技术模式。借助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确保水分养分均匀、准确、定时定量供应,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具有明显的节水、节肥、增产、增效作用。
该技术模式适用于燕山丘陵地区。底肥通过机械深施于作物根部,供应充足、便于吸收,通过测墒灌溉、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精准调控,确保植株整齐、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实现增产15%以上,节肥10%~20%,节水40%~50%,亩节约人工1~3个。
整地播种与管道铺设
(一)选地与整地
1.选地
选择适宜玉米种植的具有灌溉条件的平原区中高产田、坡度≤30°的中低产田及轻度盐碱地。
2.精细整地
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千克,深翻25厘米以上或深松30厘米以上,随后旋耕碎土,深度不低于15厘米,并镇压;春季灭茬和旋耕地块,深度20厘米左右。要求耕堑直,百米直线度≤15厘米,耕幅一致,根茬长度≤10厘米,达到上虚下实、土碎无坷垃。
整地
(二)播前准备
1.品种选择
根据气候和栽培条件,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强、比露地栽培≥10℃积温高100~200℃的主推优良品种。
2.种子处理
种子包衣处理按GB4404.1—2024《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的要求。
3.滴灌带选择
滴灌带选择应符合GB/T19812.1要求。
铺设滴灌带
(三)播种
1.播期选择
适宜播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5~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在8~10℃时,即可播种。沙土地或风蚀地要避开春季大风时间播种。
2.播种密度
播种选用玉米膜下滴灌多功能联合作业播种机,开沟、施肥、播种、喷药、铺带、覆膜、覆土一次性完成。大小垄种植,大垄80~85厘米、小垄35~40厘米。根据耕地地力和玉米品种特性,建议播种密度5000~5500株/亩。
适期播种
玉米田间长势
水肥管理
(一)测墒灌溉
灌溉定额因降雨量和土壤保水性能而定。有效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上的地区,保水保肥良好的地块,玉米整个生育期一般滴灌6~7次,灌溉定额为136~160立方米/亩;保水保肥差的地块,整个生育期滴灌8次左右,灌溉定额为160~180立方米/亩。有效降雨量在200毫米左右的地区,灌溉定额为200立方米/亩左右。
测墒灌溉
播种结束后视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滴出苗水,保证种子发芽出苗,如遇极端低温,应避开低温滴水。除出苗水外,一般6月中旬滴第一水,水量20~25立方米/亩,以后田间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及时灌水,每15天左右滴一次水,每次滴灌20立方米/亩左右,9月中旬停水。
滴灌启动后及时检查滴灌系统一切正常后继续滴灌,小垄到大垄两侧20厘米土壤润湿即可。尤其要保证播种后、拔节期、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乳熟期等关键期玉米水分需求。
滴灌系统
(二)施肥
1.施肥总量
施肥量一般根据目标产量来确定,根据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结果,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纯氮2.24千克、纯磷0.72千克、纯钾2.04千克。可据此并参照目标产量估算出玉米的需肥量。
农家肥结合翻耕施入,磷肥、钾肥可以结合翻耕或播种(种、肥隔离)一次性施入。氮肥遵循前控、中促、后补的原则,30%~40%作基肥施入,60%~70%作追肥结合灌溉随水分次施入。
2.追肥时间及数量
追肥以氮肥为主配施微肥,整个生育期追肥3次,第一次是拔节期(6月中下旬),施入追肥总量的40%~60%,主攻促叶、壮秆、增穗;第二次是抽雄前(7月中下旬),施入追肥总量的20%~30%,增加穗数;第三次是灌浆期(8月中旬),施入剩余氮肥,主攻粒数和粒重。每次追肥时可额外添加磷酸二氢钾1千克、硫酸锌1千克,壮秆、促早熟。如后期发现玉米穗以下叶片发黄,还可补施少量氮肥。
3.一喷多促
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大喇叭口末期至灌浆初期),通过混合喷施叶面肥、抗逆剂、调节剂、杀菌杀虫剂等,采用无人机一次作业实现促灌浆成熟、促单产提高和防虫防病等多重功效。
无人机飞喷
化学调控
6~8叶展开期喷施控制植株高度、增加茎秆强度的化控调节剂,均匀喷洒,不重不漏。喷药后6小时内如遇雨淋,可在雨后酌情减量增喷一次。
化学调控
其他配套措施
(一)田间管理
1.定苗间苗
3~5叶期定苗,去弱苗留壮苗,如果发现缺苗,移栽补苗或就近留双株。
2.病虫害防治
苗期防治:苗期主要防治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叶蝉等。可采用种子包衣方式进行防治。
玉米螟防治:在成虫发生期,可在有电源的地方设黑光灯和性诱剂诱杀成虫;或在玉米螟产卵盛期,用无人机投放2次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使用化学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溴氰菊酯乳油、10%氯氟氰菊酯乳油、5%氰戊菊酯乳油防治。
黑穗病防治:花粒期发现黑穗病后,及时将病株拔除,并于田外深埋。
3.清除杂草
人工和机械相结合:人工清除种植行(窄行)杂草,结合中耕机械清除大垄(宽行)杂草。
化学除草和机械相结合:播种后覆膜前,在种植行土壤湿润时及时喷施57%甲・乙・莠除草剂防除种植行(窄行)杂草,结合中耕机械清除大垄(宽行)杂草。
苗后行间化学除草:一般在玉米苗生长到5~6叶、禾本科杂草3~5叶、阔叶型杂草2~4叶时,选用“三合一”除草剂,如硝磺草酮+烟嘧磺隆+莠去津;或者选用“二合一”除草剂,如硝磺草酮+莠去津或烟嘧磺隆。
(二)收获
玉米收获时期因品种、播期及生产目的而异。一般在9月底至10月上旬,玉米植株渐黄,果穗苞叶松散,籽粒变硬并有光泽即可收获。一般要求叶片、秸秆含水量不超过60%,籽粒含水量不超过30%。
机械收获
(三)秸秆还田和秋整地
玉米成熟后,使用联合收割机机械摘穗,同时切碎秸秆,使其均匀覆盖在地表。如果秸秆过长需要二次粉碎,抛撒均匀。每亩按照2.5千克秸秆腐熟剂加5千克尿素喷洒在作物秸秆上,加速秸秆腐解。
秸秆还田
采用深翻机进行深翻作业,深度25厘米以上,将粉碎的玉米秸秆全部翻入土层。秸秆翻埋前调碳氮比,喷施微生物菌剂,加快秸秆腐烂;翻地前要回收滴灌管(带)和残膜,如有条件推荐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减少回收环节。
(四)冬灌
有条件的地区,秸秆翻入土壤后,可以进行冬灌,保证秸秆能够充分腐熟,减少病原菌和越冬虫卵基数。
应用案例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应用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突出精选耐密品种、精细整地、北斗导航精量播种、全生育期精准水肥运筹、精准防控和适时收获等,亩产最高可达1000千克,实现节水40%、节肥15.5%、增产15%、省工3个的良好效果。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左慧忠、苑喜军、查娜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