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江上游的褶皱里,四川平武县如一块被群山溪流打磨千年的翡翠,温润着川西北的晨昏。从水晶镇的青石板路到平通羌族乡的碉楼飞檐,在县域的南北两端,我以四川平武农商银行人的身份,见证着金融服务与乡土信任的双向奔赴——从晨光中破土的萌芽,到暮色中抽穗的沉甸,每一道时光脉络里,都藏着“金融为民”的初心回响。
水晶镇:街巷田垄间的信任破土
水晶镇的晨光,总在包子铺蒸腾的热气中洇染开来。作为客户经理,我的工作地图上跳动着鲜活的标点:荣华街建材铺的新漆味里,藏着商户扩张的期待;虎牙藏族乡民宿的灯火中,映着乡村旅游的憧憬;水晶街副食店的玻璃柜前,凝聚着小店经营的畅想。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坐标,不是冰冷的GPS定位,而是盛满民生期待的容器,等待金融“活水”浇灌的嫩芽。
初任客户经理时,商户隔着玻璃门的审慎目光、农户指尖摩挲茶杯的局促,曾是横在眼前的信任壁垒。但信任需要双向扎根——我蹲守民宿工地记录修建进度,伏在副食店柜台梳理商品周转……当建材铺万哥的微信头像换成扩建后的敞亮店面时,我忽然懂得:金融服务不是数字的堆砌,而是将政策折成纸船,放进百姓的生活溪流,载起他们踮脚张望的远方。
平通乡:三尺柜台前的信任抽穗
调任平通支行那日,车窗掠过大片羌绣纹样,如千年史诗在光影中舒展。回到综合柜员岗位,才发现柜台虽小,却是丈量信任的另一片原野——这里没有跋山涉水的奔波,却有眼神交汇的温度;没有项目考察的繁复,却需将每一笔业务都锻造成信任的“金钉”。
羌族阿婆用红布裹着现金推过柜台:“妹儿,给孙子存生活费。”当她的手指在指纹仪上按下,我感受到跨越代际的沉甸甸托付;新桥村的王大爷搭乘班车,只为把退休金交给“穿制服的丫头”,他轻拍柜台的手布满老年斑,却比任何KPI都更有分量:“你们这儿,让人心里踏实”。在他衣襟上的羌绣吉祥图案里,我看见信任抽穗的模样——那是用专业织就的经纬,用真诚绣出的繁花。
从“行万里路”的客户经理到“坐三尺台”的综合柜员,变的是服务姿态:一个用脚步触达需求,一个用指尖传递温度;不变的是俯身倾听的初心:在水晶支行,我是商户的“经营参谋”、农户的“政策翻译”,在平通支行,我是阿婆的“贴心妹”、大爷的“放心人”。那句朴素的“服务好”,道尽信任最本真的模样——当我们把百姓的急难愁盼刻在心头,信任便如平通河畔的千年古梅,岁岁迎春绽放。
站在涪江堤岸回望,水晶镇的街巷与平通乡的碉楼已在记忆中叠印成诗。晨光里的贷前调查是信任长歌的前奏,暮色中的柜台灯影是温柔和鸣。未来或许会踏上新的岗位,但与土地相连的初心始终滚烫——愿以专业为墨,真诚为砚,在平武的山河间继续书写“金融为民”的信任长卷,让每一个平凡岗位都成为照亮乡土的星辰,在岁月里永远闪烁。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