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春玉米旱作生产技术培训会在北京市延庆区的田间拉开帷幕。培训会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延庆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等单位主办,以“科学抗旱保春耕,艺机融合促增产”为目标,通过“理论讲解+实地观摩+农机实操”的立体化培训模式,为120余名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送上了一场务实高效的春耕“科技锦囊”。
农艺革新:破解春旱“三难”痛点
北京春季气候干燥,一直有“十年九旱”之说。春旱将直接影响玉米播种、出苗及苗期生长等,是春玉米稳产增产的“拦路虎”。为此,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专家团队开出“科技良方”:高级农艺师岳焕芳提出分级应对方案,建议墒情适宜的地块抢墒整地播种;墒情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人工造墒或播后滴灌等方式滴水齐苗;对于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则采用探墒播种等技术,为不同类型地块提供了精准解决路径。
针对单产提升,高级农艺师兰宏亮指出,玉米高产需要“良种、良法、良机”协同发力。他建议依托“先玉1483”等耐密高产玉米品种,配套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等高产高效技术,结合气力式播种机等先进农机,构建起高产高效的生产模式。
农机升级:智能装备护航精准播种
培训会现场,液压翻转犁、动力驱动耙、探墒播种机、全覆膜垄沟播种机等十余套农机装备整齐排列,引来参训人员的围观和咨询。来自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的专家现场讲解了探墒播种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并指导机手进行实操演示,让大家在实践中理解设备功能和使用方法。
“高标准整地、高质量播种是实现苗齐苗壮的关键。”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正高级农艺师张莉表示,随着农机装备的不断升级,春玉米从播种环节就能打好稳产基础。
艺机融合:田间地头结出“增收果”
在一线实践中,“艺机融合”正在加快落地见效。延庆种植大户张书安分享道:“去年我在专家的指导下改造了‘坐水种’播种机,出苗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秋收时每亩多收了200多斤。今年我又引进了探墒播种机,计划今年承包的旱地全用上抗旱播种技术。”通过引进改良抗旱播种技术,原本受春旱困扰的旱地玉米实现了“逆境突围”。张书安的亲身经历,正是农技与农机融合推动技术下沉、服务到田的真实写照。
据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正值全年粮食生产的起步阶段,市农技推广站将组织5个技术团队深入春玉米主产区,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玉米播种质量,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从抗旱良种到智能农机,从精准农艺到落地推广,现代农业科技的“组合拳”正在京郊田间显效。近年来,北京市各级农业部门协同联动,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破解生产中痛点和堵点,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将新质生产力真正转化为粮食丰产、农民增收的驱动力,绘就出一幅“藏粮于技”的生动画卷。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臻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