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国字号”+1!浙江余杭瓶窑镇捧回“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金字招牌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高玥
  • 作者:朱海洋 张艺臻
  • 2025-05-12 21:55:04

记者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农业农村局获悉,日前,该区坐拥五千年良渚稻作基因的瓶窑镇正式被纳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据了解,此次,浙江全省仅四个乡镇入列,瓶窑更属杭州唯一。接下来的两年建设周期内,瓶窑镇将聚焦“绿色循环、科技赋能、三产融合”三大主题,重点推进全产业链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生产要素提升、加工仓储能力升级和生态农业体系建设四大工程的10个子项目,总投资预计达5580万元,力争打造成省级作物健康小镇、省级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镇和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标杆。

作为“杭州粮仓”,瓶窑是省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水稻种植史可追溯至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如今在新时代又写下诸多新注解。一方面,体现在产业基础“实”:全镇水稻种植面积2.32万亩,年产量1.57万吨,全产业链产值2.74亿元,辖区内杂交晚稻在全省水稻高产示范片中荣登亩产榜首;另一方面,则在于产业链条“全”:粮食收储量1.6万余吨、年烘干量4.5万吨、年加工量1.5万余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0%。

从一粒种子到一碗米饭,瓶窑镇以“链”为核,打通产业堵点。在育种端,依托中国水稻研究所院士工作站,自主培育“浙禾香2号”“甬优15”等高产优质品种,杂交晚稻千亩示范片亩产达876.8公斤,连续两年刷新全省纪录;在生产端,28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种子处理—精准播种—智能仓储”全流程托管服务,机械化率达95%,生产效率提升30%;在加工端,10家稻米烘干企业年处理量4.5万吨,低温加工、氮气保鲜技术让稻米附加值提升20%。

产业链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23年,瓶窑镇建成余杭区首个省级农事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户和镇街提供育秧、碾米、烘干等自动化、智能化农事服务,并为200余个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等提供农资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农技培训等“一站式”便农服务。

如何既牢牢端稳饭碗,又能走出新“稻路”?瓶窑镇以此次创建的产业强村——张堰村和南山村给出答案。张堰村聚焦农事服务,年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面积2万亩以上;南山村以乡创产业为主,招引17家企业入驻,年产值达7000余万元。五大特色农产品“亭市香米”“大观山蜜桃”“张堰茭白”“彭公竹笋”“亭市鲜蔬”形成品牌矩阵,依托“稻田研学”“稻田咖啡”等农文旅融合场景,年吸引游客150万人次,带动增收5000余万元。

与此同时,瓶窑镇已建成2家数字农业工厂、3家未来农场,巡田机器狗、无人机飞防等“黑科技”覆盖万亩良田。瓶窑还将深化与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引进低温加工和氮气低温保鲜技术,提升碾米加工能力、仓储保质保鲜能力,并引进数字化秸秆综合利用生产线。

“从‘靠天吃饭’到‘靠技增收’,我们要用新质生产力擦亮‘国字号’招牌。”瓶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最终落脚点要在强村富民上。未来,瓶窑镇将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探索“稻+”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打造全国农业现代化标杆,为乡村振兴提供“余杭经验”。

作者:张艺臻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