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文体聚焦 详情

光芒在“大田”闪耀

——江苏镇江音乐剧《大田》绽放北京舞台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蒋若晴
  • 作者:蒋若晴
  • 2025-05-13 14:32:10

5月9日和10日,由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注和指导、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携手江苏镇江市倾力打造的11幕原创音乐剧《大田》,在北京公演。农业农村部机关、中国农业科学院干部职工代表,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农学院的师生和文艺界、媒体界代表3000余人观看演出。

此剧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全国道德模范”糜林为代表的镇江农科工作者,一辈子矢志为农;镇江基层党员干部以勤勉实践引领广大农民共同富裕;新时代青年“新农人”赓续薪火,将“大田多稼”转化为乡村振兴战略生动实践的故事搬上舞台,以音乐剧形式诉说“把心种在大田”的动人坚守,让观众共同见证一场令人难忘的山乡巨变。


“大田”何以闪光?传统与当下的精神共振

“大田”,以“诗经”入题,为中国梦“立范本”“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曾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五次接见。他投身兴农一线60多年,“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成为当地农村新民谣;习近平总书记更亲切勉励赵亚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大地,正是赵亚夫坚守信念、不懈奋斗的宝贵载体。大地与大田,一字之差,却因创作者对于《诗经》文字的创新应用而和谐相融。创作者取《诗经》的“大田多稼”入题,意为“田地广阔,作物丰裕”。这既是赵亚夫一生的追求,也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梦想。闪耀着创新之光的“大田”立意,带着梦想而生,书写中国梦的当代范本。

“大田”,以传统精神为基,为乡村振兴“立情怀”。“大田”一剧,歌颂了农技人员为了“大田多稼”而作出的奉献与牺牲。赵亚夫长期扎根茅山老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他以发展高效农业、成立农业合作社、开创“戴庄模式”的三次探索,无私支持老区脱贫致富。本剧在演绎赵亚夫及其团队的同时,更深层讲述了农村脱贫攻坚、农业绿色转型、青年科技兴农等深广的主题,舞台化呈现了现代农业的攻坚战场,将我们共同欣赏、认同、赞誉并热烈参与的情怀,立了起来。

“大田”,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为现代农业“立未来”。剧作倡导以绿色农业为当下农业的发展导向,顺应国家的战略部署。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评《大田》一诗,称该诗“详于敛与耕,而略于省与察”。与《大田》诗相比较,音乐剧《大田》不但强调了农业生产“敛与耕”的方法,还在“省与察”方面明确指出应走的正确道路。剧中的《病》一出戏,主人公与农民就绿色农业道路的争论,所要表达的就是关乎“省与察”的清醒认识。因此,本剧的立意,与党中央倡导的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的运用,有着高度的契合,这是作品立意的深远之处。


“大田”何以闪光?匠心凝聚的创作力量

“大田”,以平实演绎,讲述真实故事。剧本创作过程中,三年时间,六易其稿。期间主创还特意到句容戴庄村、白兔镇等地,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实地采风,选择用平实的演绎方式,讲述赵亚夫的作为,不唱高调、不喊口号。不断对剧本、音乐、舞美进行微调打磨,更加贴近赵亚夫的真实故事,让人物更加可亲、可敬、可学。

“大田”,以强大阵容,打造精致效果。该剧特邀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从业多年的著名媒体人尹韬担任编剧、导演,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姜景洪担任音乐设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觉设计孟巴特担任舞美设计,江苏省市优秀音乐剧演员联合出演。其音乐较为时尚,歌词文学性强,演员歌声优美、演唱水准较高。舞台简洁干净,较好还原年代特色,触动观众心灵。

大田,以精雕细琢,创得优质业绩。该剧自2022年底启动以来,历经六易其稿、专家研讨、试排打磨,终成舞台精品。先后入选中国文联2021年度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资助项目、江苏省委宣传部2022年度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项目,江苏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在2024紫金文化艺术节中,《大田》在全省20部新创剧目会演中位列全省前五,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演员奖。


“大田”何以闪光?多元聚合的视觉盛宴

“大田”,以戏剧冲突,展现情节张力。戏剧外在冲突方面,为赵亚夫虚构了两个对手:一个是老同学、老同事方济青,赵亚夫每当处于思想纠结之时,方济青总是给他泼冷水。另一个对手,是贫苦、朴素又短视的农民代表笪大姐。《诗经》之《大田》所说“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指特意让极端贫苦的农妇能够在农业大丰收时受惠。这一思想其实也深植于赵亚夫的骨髓,尽管在农业发展中面对一些具体问题,他依然能够施惠于每每与他冲突的笪大姐。

内在冲突方面,表现为赵亚夫关于学农、帮农与否的纠结。做城里人,还是做乡下人?在办公室写论文,还是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是中国千万个如赵亚夫一样的农业科技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剧中的赵亚夫在历经考验后,最终认识到“农民是在用生命堵我自私的路”,从而战胜了“小我”。

“大田”,以结构布局,展示峰回路转。该剧采用倒叙续接顺叙的叙事方式。倒叙与顺序的时间节点是赵亚夫在农科所的退休。退休之前的赵亚夫经历了什么,面临退休的赵亚夫何去何从,退休后发挥余热的赵亚夫又将如何处理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中的新问题,以及如何展示不同历史阶段的三农现实,该剧从叙事结构上进行了非常精心的宏观安排,既避免叙事的平铺直叙,更引发观众对相关主题的深入思考。

“大田”,以朴实塑造,丰满人物形象。剧作演绎赵亚夫,并不是单纯地演绎其高大上,而是讲述他自身的苦恼和动摇。最初想学新闻,后又改报农林学院,在学校改成专科后又想退学,直到看到农民面对饥饿的困境,才下决心继续学农。舞台不断回溯赵亚夫当年选择志向的场景,强化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多样性与真实性。同样,方济青、糜林、笪大姐等形象也是鲜明真实的。知识分子方济青因为腿部致残而痛恨农民的自私,却又显示了自身的狭隘;糜林初为方济青的学生,后为赵亚夫的助手,中年积劳成疾,为农业科技献出了生命。以笪大姐为代表的一批农民在朴实里也带有农民式的狭隘与自私。剧中人物的言行都有其自洽的合理逻辑。


大田何以闪光?扎根乡土的时代史诗

“大田”,以镇江为样本,艺术呈现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音乐剧《大田》以赵亚夫为符号,塑造一批鲜活的农民形象,展示了“戴庄经验”的产生过程,讲述了镇江在乡村背景下对“三农”问题的思考,诠释了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可贵生命力,“大田”一剧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的镇江样本。

“大田”,以镇江为典型,鲜明倡导时代精神。大田一剧从乡村振兴的奋斗历程切入,多个层面深刻展示以“为民、坚守、敬业、创新、奉献”为核心的“亚夫精神”。一是以赵亚夫为代表的老一辈农科人,扎根茅山老区,用一生心血让荒坡变良田。二是以镇江茅山老区基层党员干部与农科专家为群体,书写“党建引领+科技助农”的脱贫答卷。三是以新时代的“新农人”群体,让“大田多稼”的古老愿景在现代农业中焕新绽放。该剧超越了个人传奇,更在记录一个时代的精神——当亚夫精神融入大田,便生长出乡村振兴的中国方案。

“大田”,以镇江为窗口,鲜活讲述中国故事。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时殷切寄语:“镇江很有前途”。镇江人民牢记瞩托,感恩奋进,书写强富美高现代化镇江新篇章。镇江的大田见证,这里的现代生态农业大有可为、这里的风景比画更美,新时代亚夫精神的践行者们,正在持续推广“戴庄经验”,鲜活讲述乡村振兴的当代故事。本剧让人们感受了发生在镇江大田的故事,它也是江苏乡村、中国大地奋斗故事的缩影,强劲的时代旋律激荡全剧。

有人把心种在大田里,大田焉能不闪闪发光?音乐剧《大田》的光芒在于,让更多的人一起见证乡村振兴浪潮中奔涌中国的力量!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5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