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中国热科院:科技赋能海南胡椒产业灾后升级重构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暴佳然
  • 作者:雍敏 邓卫哲
  • 2025-05-13 16:01:33

科技服务关键是要落地执行,让种植管理技术真正好用爱用,进而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3月,海南胡椒进入灌浆期,正是强化水肥管理,增加胡椒千粒重的关键时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香饮所”),联合海南省胡椒产业技术体系、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咖啡海南万宁站,及时组织相关技术培训,最大程度提高今年胡椒产量,降低去年台风灾害减产影响。

2024年9月,超强台风“摩羯”席卷海南,给文昌、海口和定安等主产区胡椒园带来重创。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较量中,热科院香饮所科研团队与地方农技人员组成“科技救灾服务队”,以科技创新为矛,以产业韧性为盾,抓住灾后黄金救助窗口期,提前准备、主动出击,不仅让受灾椒园重现生机,更借助灾后椒园更新等契机推动海南胡椒产业向标准化、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科技服务队的“急救包”

台风袭击后第二天,登陆点文昌市翁田镇附近大福村的胡椒种植户吴祝敏站在自家10亩胡椒园里,看着倒成一片的胡椒和散落的枝叶心急如焚。当天中午,在通讯中断、交通受阻的情况下,海南省胡椒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郝朝运与热科院香饮所胡椒研究中心主任杨建峰带领团队科研人员,克服网络不通、道路受阻等困难抵达吴祝敏家胡椒地。

173297

指导农户判断主蔓伤情及处理方法。

“以主蔓是否受伤及受伤程度为依据,分三类判断哪些可以优先救助,与时间赛跑先救有希望成活的。”杨建峰手持剪刀示范分类施救技术,这套融合了《胡椒台风综合防御及灾后救助措施》的“急救三式”迅速在灾区推广。具体包括:倒伏抢救,对支柱断裂或直接倒地但主蔓完好的植株,48小时内完成扶正、绑蔓、换临时支柱、淋施甲霜灵防病;分级修剪,根据主蔓受损程度,在受伤部位向下10公分处修剪,重新催生新蔓;水肥复壮,灾后如出现高温天气,宜少量多次浇水避免植株枯萎,两周后待植株伤口愈合再施水肥促进复壮。

在热科院香饮所的“一对一”指导下,吴祝敏的椒园及时扶救起来的植株成活率达92%,尽管花期推迟20天,但通过后期水肥调控产量损失不会很大。“本以为要绝收,现在保住了‘钱袋子’。”近期白胡椒30多元一斤的收购价,让吴祝敏切身感受到科学管理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

台风灾后,热科院香饮所“科技救灾服务队”多次深入文昌、海口和定安等胡椒灾区,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展灾后救助及复产减损指导,并联合当地媒体拍摄技术视频,扩大技术辐射面,科技支撑下,受灾区域胡椒总体产量影响将远低于预期。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防灾”

“灾后急救不是简单恢复,而是产业体系的升级重构。”海南省胡椒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郝朝运介绍,“摩羯”台风过后,体系依托热科院香饮所等胡椒科研力量,第一时间构建起科技防线,除了及时指导灾后分类抢救复产,还在重灾区海口市大坡镇,指导改造“抗风型椒园”——3亩单元制规划、7行主防风林配5行副林带的生态屏障,配合深80厘米的环园排水沟,使后续台风季倒伏率和病害大幅下降。

173298

组织抗风栽培技术培训。

同时,热科院香饮所还推动机制创新,建立“科研院所+政府+合作社”的联防体系,2024年底在文昌、海口启动建设3个抗风技术示范园,台风过后在主要生育期开展了田间培训,发放有机肥3000多包、技术手册2万余份,将防风林建设、支柱埋深标准等技术写入地方生产规程,制作成明白纸广泛发放宣传。

2025年3月开始,针对海南旱季与灌浆期重叠的痛点,热科院香饮所又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强化水肥结合,促进果实灌浆,在台风灾后花量减少情况通过增加千粒重最大程度降低产量损失。定安县种植户王明海应用该技术后,亩产预计提高10%。

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农业

在海口市大坡镇示范基地,起垄机、深松施肥一体机等设备后续将大显身手。“除了千方百计降低台风损伤外,变害为利、利用台风复产机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也是科研团队要做的事。”杨建峰直言,产业发展不破不立,台风灾害对胡椒产业是重创,也是机遇。

借助台风灾后椒园更新,积极向广大种植户推广宜机化宽窄行种植模式,不仅能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生产效率也显著提升,大灾过后,海南胡椒机械化破局迈出第一步。

173300

发放抗灾农资。

科技赋能正在重塑海南胡椒产业格局。在琼海市大路镇,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实现亩均效益1.2万元,较传统模式增长50%;在海南文昌、琼海等地,槟榔等林下复合种植胡椒的生态模式,使单位土地产值提升1倍,同时增强了抗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能力。

“我们要让胡椒成为乡村振兴的金种子。”郝朝运指着试验田里的抗逆性更强的嫁接胡椒说道。随着《海南省胡椒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2030)》出台,科技支撑下的海南胡椒产业正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

从灾后急救到产业振兴,海南胡椒的“重生之路”彰显了科技的力量。当科研人员的手与农民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当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田间生产力,这场人与自然的较量,最终书写出科技兴农的生动答卷。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雍敏 邓卫哲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